|
谈论雕塑艺术,当然要提到古希腊。古希腊时期是人类雕塑史上的第一个繁盛时期。产生了《拉奥孔群像》、《鲁多维奇宝座上的浮雕》、《掷铁饼者》、《荷矛的战士》、《萨提儿》、《赫耳墨斯》、《刮汗污的运动员》、《赫拉克勒斯》、《萨莫色雷斯的尼开神像》、《垂死的高卢人》、《自杀的高卢人》、《米洛的阿芙洛季蒂斯》(维纳斯像)等一大批灿若繁星的艺术珍品,其形体之和谐、比例之正确、线条之优美、姿态之生动,确实令人叹为观止。就说《拉奥孔群像》吧,展示的是三个被蛇缠身的形象所构成的各种情态。它通过人体肌肉和四肢器官的运动,表现内在的强烈感情。那金字塔式的稳重构图,人物四肢和身躯富有节奏变化的处理,蛇的律动、肌肉的痉挛,表现出肉体的极度的痛苦,展示出一种强烈的悲剧美。再看《掷铁饼者》,展示了何等惊心动魄的一瞬间啊!复杂的运动状态,强健有力的肌肉,身躯各部分的转折:弯腰扭身,右腿弯曲,左腿拖后点地,紧握铁饼的右手奋力后拉,都达到了力度与紧张度的饱和点。与那紧张的肢体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从容的面容,表现了掷铁饼者胸有成竹、胜利在望的必胜信心。有人称赞这座雕像是“力的赞歌,生命的赞歌,人体美的赞歌”是不过分的。
自然,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中华民族,古代雕塑也丝毫不逊色于希腊。公元前一千多年就有了青铜器,上面就有花纹的雕饰。比如在河南洛阳出土的司母戊大方鼎,四周就有了夔龙及饕餮纹样,有着高度的艺术夸张,衬托出一种狰狞、神秘、规正、威严的气氛。在陕西临潼出土的秦兵马俑,是秦代较完整的规模巨大的雕塑,也是古代雕塑史上的艺术精华。汉代的霍去病墓石刻,真可谓多姿多彩,就说那“马踏匈奴”的圆雕吧,一匹肥壮矫健的战马,镇静自若,岿然挺立。马腹下踡缩着一个仰首朝天的匈奴首领在狼狈挣扎。匈奴手里攫着弓箭,龇牙咧嘴,刚髯如戟,凶神恶煞,但是无论怎样也无法挣脱重如泰山的战马的镇压,给人以浑厚粗犷的美感。无独有偶,汉代还有一尊铜塑“马踏飞燕”,又是另一番风味,具有凝重稳妥而又轻灵流动的艺术趣味。天马那腾骧天宇的四蹄和马身的动势取得了轻捷的平衡,那一蹄轻抚燕背的妙思奇想,使得整个铜塑空灵飞翔起来,显得动静相宜,轻重互衬,巧夺天工。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期。雕塑也创造了空前未有的成就。始于北魏时期的云冈石刻、龙门石刻、莫高窟彩塑都达到了艺术顶峰期。以龙门石窟奉光寺卢舍那大佛像为例,像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双手与腿部已毁,但丝毫无损于它的磅礴气势,庄严而秀丽,宁静而含蓄,既有男子的气概,又带女子的慈和与秀美,那富有装饰性的螺发肉髻和大耳,那简素的衣纹与华丽的背光,把头部衬托得更突出,更美丽,更引人注目。那曲眉丰颊的面部特征,那硕壮丰满的体魄,反映了唐代的审美观点与美学思想。全像给人以清新、健美、雄浑、典丽等美的享受。
再看莫高窟敦煌彩塑之一,第四十五窟菩萨像。据说这是盛唐彩塑中很有代表性的。菩萨原本是男性,后来由于他们面容慈爱,姿态柔和,再加上衣饰华丽,后来逐渐被女性化了。这尊塑像就是典型的女子塑像,头上是高高的发髻,鸭蛋形的脸庞上长着弯弯的眉毛,两眼似闭非闭,似睁非睁,迷离恍惚,似沉思,像陶醉;朱唇微翘,似语非语,似闭非闭;赤裸的上身,披条飘带般的天衣,下身穿裙,那优美的线条,引起人们无穷的遐想。头部微微歪斜,全身优美地侧立着,裙的皱折,飘带飞泄而过的线条,给人以人体美的愉悦。总之,盛唐时的雕塑,就像有人评价的那样:神情体态刻画之精彩,肌肤质感表现之精当,妆銮彩绘之精湛,民族风格之精良,都令后代雕塑家仰之弥高,望尘莫及。
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使得雕塑艺术冲破了中世纪宗教的禁锢,获得了新的生命力。从这一时期到近代,雕塑大师、雕塑巨匠不断涌现,震撼人们心灵的不朽之作犹如繁星升空,不断问世。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被称为文艺复兴三杰。三杰之一的米开朗基罗大概是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人物吧。他的雕塑《哀悼基督》、《大卫像》、《垂死的奴隶》、《被缚的奴隶》等等,曾经一次次引起轰动。他的《大卫》雕像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杰作之一。雕像全身赤裸,高17英尺。取材于《圣经》中的一段故事:大卫,是以色列国的少年牧童,在非利土人进攻自己民族的危难时刻,毅然上阵,用手中的投石器打败了敌人的首领、巨人歌利亚。大卫,是意大利人最崇敬的英雄。米开朗基罗塑造的是战斗即将来临,大卫静待敌人到来,准备迎头痛击的场面。你看,大卫头部骤然抬起,双眉紧皱,威严的目光逼视着敌人,强有力的手和臂膀负荷着投石器,紧张而沉着,有着压倒一切敌人的气概。豪迈、粗犷、健美。
被称为“近代的米开朗基罗”的雕塑艺术大师罗丹创作了众多的不朽之作:《青铜时代》、《施洗约翰》、《思想者》、《夏娃》、《吻》、《雨果》、《加莱义民》、《巴尔扎克》等等。被誉为世界雕刻史上最伟大的肖像雕刻家,19世纪现实主义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列宁对他的雕塑《思想者》颇为赞赏,曾对两名赴伦敦参加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三次党代会的青年代表说:“你们一定要去看看罗丹的《思想者》。”《思想者》,这是一个强有力的深思着的巨人形象。那遍身隆起的奔腾着热血的青筋,那毫无遮掩的粗糙强劲的肌肤,那用拳头支撑的低垂的头,那深沉的目光,构成了一种伟大的痛苦和悲剧的崇高美。
20世纪的雕塑,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新工艺材料的出现,人们的审美意识不断深化,雕塑对空间的关系,对于体积和运动的组合,出现了更多更丰富的形式,出现了真正能活动(利用光、电、机械运动等手段)的雕塑,软体雕塑等等。雕塑与城市装点的不解之缘,越来越深厚,好的城市雕塑成为一个国家、民族的象征。象法国加莱市的雕塑《加莱义民》,丹麦哥本哈根的《美人鱼》雕塑,阿根廷的《阿尔维尔将军纪念碑》,广州的城标《五羊》等,都是城市雕塑的著名作品。值得一提的是苏联城市的巨型雕塑。1964年,苏联在莫斯科全苏经济展览馆附近建成的火箭升空雕塑——著名的《征服宇宙纪念碑》,整个纪念碑由底座、碑身、上升的火箭和周围的人像组成。火箭和碑身高度恰好100米,再加上下面的底座,是世界上目前当之无愧的巨型纪念碑。三年后又在斯大林格勒坡长为一公里的玛玛耶夫岗顶上,建起了104米的巨型雕塑《斯大林格勒大血战纪念碑》综合体的主雕——《祖国母亲在召唤》。这是一个愤怒的母亲形象。她正一脚前跨,急剧地转过身来,挥动着手中的长剑,好像在向自己的儿子发出“保卫祖国”,“保卫母亲”的庄严号召。那波浪般的衣纹和掉落在肩上的头巾,更加强了这一动作的急剧性,充分表现出母亲的愤怒、决心和正义者必胜的坚强信念。母亲身高52米,剑长30米,剑是钛金属,在阳光照射下放射出璀璨光芒,更增添了壮美气氛。另外,基辅城南的《祖国——母亲》等都超过100米高,各城市的巨形雕塑遥相呼应,形成了苏联城市雕塑的独特风味和审美情趣。
现在,雕塑艺术已成为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可或缺的艺术。世界上许多国家把雕塑当作城市规划的组成部分进行考虑,在公园、广场、大型建筑物、园林、街道的设计中都配置相应的雕塑。我国不少城市中也正在有计划地兴建雕塑群,作为环境美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雕塑,就是在空间造型,有人称之为“体积的艺术”。它以物质实体性的形体,塑造可视可触的主体造型,来反映现实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和审美理想。“雕”和“塑”并不完全相同。一般说来,使用坚硬的材料直接加工的谓之雕刻。如浅线谓之刻;刻之深而且空谓之镂;用锤击凿去料谓之凿;玉石水晶玛瑙类击之则碎,不能奏刀,以砂轮签子钻切谓琢;凡此种种,统统称为雕刻。用软且易成形的材料如粘土之类操作加工谓之塑。雕刻,若按材料划分,又有石雕(刻)、木雕(刻)、(象)牙雕等等;若论用刀深浅、形象凸凹、是否独立成形等等,又有线刻、浮雕、圆雕、彩雕等等。而塑则有泥塑、石膏塑、面塑等等。云岗石窟、龙门石窟的佛像全是石雕;麦积山、敦煌等石窟尽是泥塑。无锡泥人、上海粉人、北京面人等属于塑像。唐三彩俑、西安的秦兵马俑、广东石湾的彩陶人物,虽然是陶,乃泥塑经窑火烧制而成,仍是塑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