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节奏韵律的书法了然无趣

  • 发布时间: 2017/5/19 13:56:55
分享到:
节奏是全篇书法的气脉和精神统领,而结字、用笔、用墨等,只有在表现节奏和实现节奏的丰富多变时,才有意义。要知道,节奏赋予书法生命感,没有节奏的书法了然无趣。 作为一门艺术,书法的节奏问题是书法本体魅力的构成要素之一,对它的理解与把握程度必将直接影响书法的实际创作水平,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执笔运行节奏 

执笔运行节奏指的是线条在形成过程中,手的松紧、轻重、快慢的运动。执笔运行节奏是建立在审美的基础上以用笔原则为前提,是手的动作对比在书法本体上的自然流露。

 


线条节奏 

构成书法的线条,在运行过程中,不管是起笔、行进,还是收笔,都有一定的规律需要遵守。而这些规律,是先贤在审美意识下的智慧积累,是对书法的本体关照。蔡邕 《九势》曰:“藏头,圆笔属纸,令笔正常在点画中行;护尾,画点势尽,力收之。”“由于这种特殊的动作要求,于是在运笔节奏中,便很自然会出现头尾重中段轻、头尾紧中段松、头尾慢中段快的相对效果,一根平的线条变得有起伏了,而有了起伏运动也就有了生命的律动,有了线条的脉搏。”


线外节奏 

线外节奏主要指线条与线条之间,字与字之间的连贯节奏,它包括线条的律动和墨色的合理使用。“笔断意连”是线条与线条,字与字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概括。


 


用墨节奏 

从用墨上来分析,书法的节奏感主要表现为墨的浓与淡、湿与枯、润与燥的自然过渡。这一方面,王铎的贡献不容忽视,他首先利用笔与墨在运动过程中基于时间、速度等因素而与纸面形成的不同效果,对用墨的规律进行理性的分析、提炼,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施墨方法。觉斯作品用墨多“由湿渐干,由干渐枯,润燥相间,很有节奏感。尤其是创造性地利用涨墨来粘并笔画,形成块面,一方面简洁形体,避免琐碎,另一方面造成块面与线条的对比组合,增加表现能力,提高艺术品味。”可以说,王觉斯对用墨的探索不仅丰富了书法本体内涵,实际上,也于书法章法的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东西。 


空间节奏 

清代邓石如《论书》云:“字画疏处可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常计白以当黑,奇趣乃出。”此处所言之疏密对比便是空间节奏。它包括结字和章法两层意思。运用疏密对比,疏散处,字的上下左右空白拉开,茂密处几乎形成间不容光,以此增强字形结构的趣味性。


 


当然章法上的疏密对比,不仅增加了视觉上的起伏变化,同时也表达了书家的情感波动。 书虽重法,然意乃法之所授命也。清.刘熙载《艺概》。 意为笔蒙,则意阑;笔为意拘,则笔死。要使我顺笔性,笔随我势,两相得,则两相融,而字之妙从此出矣。清.周星莲《临池管见》。 意则应言而新,手随意运,笔与手会,故意得谐称。唐.张彦远《法书要录》。 学书之法,在乎一心,心能转腕,手能转笔。手不主运而以腕运,腕虽主运而以心远。清.宋曹《书法约言》。 执笔有七种:有心急而执笔缓者,有心缓而执笔急者;若执笔近而不能紧者,心手不齐。心手不齐,意后笔前者败;若执笔远而急,意前笔后者胜。晋.卫夫人《笔阵图》。 故讨论体势,奇偶为无先。凝重多出于偶,流美多出于奇。体虽骈必有奇以振其气势;虽散必有偶以植其骨。清.包世臣《艺舟双楫》。 作字以精,气神为主。落笔处要力量,横勒处要波折,转捩处要圆劲,直下处要提顿,挑ti处要挺拔,承接处要沉著,映带处要含蓄,结局处要回顾。 清.朱和羹《临池心解》。 夫任笔成形,聚墨为势,漫作偏欹之相,妄呈险放之姿,疏纵无旧,轻浮鲜著,风斯下矣,复何齿哉。明.项穆《书法雅言》。 夫作字之势,饬甚为难,锋恬来去之则,反复还往之法,在乎精熟寻察,然后下笔。东晋.王羲之《笔书论十二论》。 作字贵有姿,尤贵有势。有姿则能醒人眼目,有势则能摄人心神。否则味同嚼蜡矣。譬如美人有色无姿,则不能动人。清.王墨仙《书法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