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恺之(348—409)字长康,小字虎头,汉族,晋陵无锡(今江苏焦溪)人。顾恺之博学有才气,工诗赋、书法,尤善绘画。精于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时人称之为三绝:画绝、文绝和痴绝。谢安深重之,以为苍生以来未之有。顾恺之与曹不兴、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顾恺之作画,意在传神,其“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论点,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0岁那年,顾恺之正在首都建康(今江苏南京)任职。有一个叫慧力的和尚,发起建造一座瓦棺寺大庙,向各方面人士募捐。一般的官僚学士认捐没有超过十万钱的,年轻的顾恺之却在化缘簿上写上了一百万钱。慧力不相信这个年轻的书生会有这么多钱,顾恺之对他说:“请你在庙里准备好一堵墙壁,供我画壁画,画完成了,这一百万钱也就有了。”慧力将信将疑地按照他的话做了准备。顾恺之在瓦棺寺里住了一个多月,断绝和外面的一切交往,终于专心致志画出一幅杰作《维摩诘像》(维摩诘,佛教经典里一位有道行的居士)。待最后快要完工的时候,他对和尚说:“从明天起可以请人来看壁画,我当场绘画上的维摩诘点上眼珠子。第一天来看的人请他们每人捐十万,第二天可以捐五万,到第三天就可以随意捐钱。”消息传出后,来看画的人拥挤非常。顾恺之当着大家的面给维摩诘点上眼睛,顿时光照一室,维摩诘清瘦的面容,沉思的神态,炯炯有神的眼睛,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观画的人踊跃捐款,很快就超过了一百万钱。
《晋书顾恺之传》上写道:“俗传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所谓“绝”,就是顶点的意思。画绝,前面的一些故事足以说明了。下面再说说他的其他两绝。
才绝,是指顾恺之多才多艺。他不仅画艺出色,他的书法、诗词歌赋、甚至口才,也都是一般人比不了的。他的书法留下来的不多,据明朝书法鉴赏家董其昌考订,顾恺之的名画《女史箴图》上的《女史箴》全文,就是顾恺之自己写的。他的书法颇近于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有相当的功力。文学方面,顾恺之写过不少优美的赋,而且能出口成章。有一次,顾恺之从会稽(今浙江绍兴)回来,有人问他风景如何,他脱口而出:“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茏其上,若云兴霞蔚。”这几句诗一样的语言已经成为千古绝唱。还有一次,重用过他的大臣桓温死了。顾恺之去拜谒桓温墓,哭得很伤心。谒墓归来,有人问他究竟伤心到什么程度,顾恺之立刻答道:“声如震雷破山,泪如倾河注海。”他善于运用形象妙喻的文学才能,对他的绘画自然是有影响的。
关于他的“痴绝”,也有两个例子。有一次,顾恺之和当时有名的才子谢瞻一同在朝廷值夜班。长夜无聊,二人相约在月下对诗。起初他俩一唱一和,谢瞻对顾恺之的诗称赞备至,顾恺之十分高兴,兴趣越来越高。到了下半夜,谢瞻感到支持不住了,耍了个滑头,找一个手下人给自己做替身与顾恺之继续对诗,自己却去睡大觉了。而兴致正浓的顾恺之却丝毫没有发觉,坚持一直对到天亮。第二天,他才知道受了谢瞻的骗。这个故事说明顾恺之并非有痴病,而正是他待人真诚和专心致志做学问的表现。另一个记载说,顾恺之和桓温的儿子桓玄是好朋友。他把自己画的一橱柜最得意的画,寄存在桓玄那里。寄存时,他在橱柜上都贴了封条,题上字。不料当他去取画时,启封一看,却发现这些画一张都不剩了。很明显,这是桓玄故弄玄虚,偷偷启开封条窃去了画,然后又煞有介事地把封条重新贴上。然而顾恺之却逢人便说:这是由于他的画太好了,能够通灵,所以和仙人一样羽化上天了。后人从这件事说顾恺之是个书呆子,其实不然,顾恺之受过桓氏两代的照顾和信任,即使桓玄做了这种不够朋友的事,顾恺之也不愿影响他们的关系,因此他故意这样说。所以,所谓“痴绝”,实际上只是人们对顾恺之的一种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