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的创新

  • 发布时间: 2015/11/11 17:12:01
分享到:
创新,是美术史永恒的主题。在中国现代山水画的发展创新要继承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精神内涵,踏实地走一条借古开今之路,要“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使之既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又有时代精神和个人特有的风格。

中国画的创新,无论是意境、内容、题材,最终要落实在形式和构成元素——笔墨语言上。翻开山水画的发展史,不同时代,不同流派,不同面貌的大师们的“创新”道路历历在目。范宽“始学李成,即悟。乃曰:前人之法,未尝不进取诸物,吾与其师于人者,未若师诸物也,吾与其师于物者,未若师诸心。于是,舍其旧习,卜居于终南太华岩,隈林麓之间,而览其云烟惨淡,风月阴霁难状之景,默于神遇,寄予笔端之间”。自创一体的范宽无外乎之入门路子端正,学法精深,画法得益于终日观察体悟自然,物与心合,成为一代大师黄公望,元代画家,远法董、巨,近观赵孟頫,常于“皮袋中置描笔在内,或于好景处见树有怪异便当摸写之,分外有发生之意。”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等惊世之作,就是心想手追,明透了“画理”、“情理”的情况下产生的。在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史上,类似这样创新的大师比比皆是。清代石涛把宋代米氏云点发挥到极至而创造出“拖泥带水皴”,黄宾虹发现了月光下的群山,从而产生了他厚重雄浑的笔墨;傅抱石发现了山水草木浑然一体的精神内涵,发现了大地的律动,从而产生了他“龙飞蛇走”、一气呵成的“抱石皴法”;陆俨少发现了自然界的装饰性、符合性,从而产生了他的“笔法有法”、“笔笔生法”的行云流水;赵无极,刘国松发现自然界的抽象因素而产生了他们偶发性创造和水托、纸印等艺术形式。他们都因为在传统山水的基础上对中国画笔墨语言的创新和贡献,而成为中国美术史上的里程碑式的人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