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原始美术的世界

  • 发布时间: 2012-5-9 17:42:53
分享到:

美术是一门艺术,通称造型艺术。它具有通俗易懂、生动感人、启人深思、陶冶性情等等的特点。它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世界,提供对美的欣赏,还可以装饰美化我们的生活。

如果我们看到国内外人士不辞辛苦、川流不息地来到敦煌的莫高窟、大同的云岗石窟、洛阳的龙门石窟以及西安临潼县秦始皇墓的兵马俑坑等地欣赏、观摩,而且为之心往神驰、赞叹不已,就可以想见造型艺术有多么巨大的魅力,如何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欢迎。

优秀的造型艺术既是国家、民族的瑰宝,也是历史上人民的文化和智慧的集中表现。它历来受到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的重视和高度评价。

公元前四、五百年时古希腊的大理石雕刻,被马克思誉为“显示出永久魅力”的艺术珍品,恩格斯也称之为“一个新世界”。十四至十六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曾涌现了许多诸如《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大卫》、《奴隶》等等杰作。这个时期的意大利,以文学和美术的建树最大。恩格斯对此曾指出,“意大利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艺术繁荣”,并赞扬像达·芬奇、丢勒等画家的“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自然辩证法》导言)。我国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商周的青铜器,秦汉的雕刻,魏晋以来的壁画和雕塑,唐宋的人物画,宋元明清的山水画、花鸟画、木板画及工艺美术,莫不是驰名于世的艺术珍宝。

美术既是一门艺术,又是一门科学,它有自己的艺术特点和规律。为了帮助爱好美术的读者取得初步的认识,我们通过下列几个方面,分门别类地作简要的介绍。

探索美术的起源是一种引人入胜的尝试,这就需要上溯到几万年前那个石器时代的原始社会。可惜,那时处于史前社会时期,没有文字记载留下来,无以证明美术何时诞生、如何产生。然而,我们不妨根据几千、几万年前的古代雕刻、洞穴壁画、陶器上的动物形象或纹饰,并参照现在世界上如非洲、澳洲、大洋洲等地残存的部落艺术,去佐证和研究处于蒙昧状态的原始美术。

据目前所发现的古代文物,我国最早的美术品大约是在公元前一万至五千年新石器时期的陶器。当时,彩陶是绘画的集中表现,颜色以红底黑花为主,形象以几何图案较多。在纹饰之间,奔跑的鹿、啄食的鸟、张大口的鱼等等,都刻画得生动有趣。其中,以西安半坡出土的一个彩陶盆最引人注目。盆上画着一个人面鱼纹,头上戴着鱼纹形的帽子,两旁也饰以相同的纹样。这个人面鱼纹彩陶盆可能和“图腾”崇拜有关。原始人的生产水平很低,对复杂的自然现象迷惑不解,他们幻想世界上有一种冥冥的超自然的力量支配着大自然,或者认为世界是由敌对的与友好的两种自然力量所构成的自然整体;对它们都需要用仪式与巫术给予祈祷和安抚,从而产生一种对自然现象的崇拜。彩陶盆上被神化了的人面鱼纹,大约就是原始人当作种族庇护神的“图腾”。简单地说,也就是作为巫术和仪式中顶礼膜拜的神像吧。我们可以想象,原始人就像现在非洲、澳洲、美洲的部落舞蹈那样,人们戴着面具在神像之前载歌载舞,惊天动地地举行仪式和施展巫术。

这样一类的原始美术品,如小型石雕、骨刻、石刻、岩画、壁画图案等等,同样地出现在欧洲、非洲、美洲、澳洲等地。约在公元前三万年至一万年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了不少原始美术品。例如,出土于奥地利维林多夫的《维林多夫的维纳斯》(现存维也纳自然历史博物馆),这尊只有十一厘米高、用石灰石制的小圆雕,是举世瞩目的珍品,可以说是世界上现在发现的最早的艺术品。它的手臂和面部十分简略,而乳房和臀部却非常丰满发达。它反映了原始人对于繁殖自身的强烈愿望,也表达了在母系氏族社会中对女神崇拜的特征。这类雕刻在法国、意大利、多瑙河流域,以至远东亚洲某些地区均有所发现,说明了这一事物的普遍性。

此外,法国南部的拉斯科洞和西班牙北部的阿尔塔米拉洞的洞穴壁画也是非常著名的例子。饶有趣味的是,这两个震撼世界的洞穴的发现,竟是孩子们立下的不朽的功勋。拉斯科洞的绘画是被四个勇敢的法国小朋友首先看到的。在1940年的某一天,孩子们在野外游玩时,一只狗奔入洞内便杳无踪迹。该洞又深又暗,可能有野兽潜伏在内,所以无法可施。然而第二天他们带了绳索和风灯,作了一次探险,几经艰难终于到达洞底。小狗并没有寻获,但却被他们意外地看到满壁的野马、野山羊、牡牛等等的图画。于是他们即刻奔返学校,报告了这一巨大发现。此前五十多年,约于1878年(或1879年),另一位西班牙小姑娘也成为另一个洞穴壁画的发现者。这位五岁的小姑娘随她父亲进入西班牙北部桑坦德附近的阿尔塔米拉地方的一个山洞。当她的父亲正在专心找寻古物时,她凭着微弱而晃动的灯光敏锐地辨认出壁上画的野牛、驯鹿及猛犸等等的野生动物。可惜,当时的一些考古学家认为,这些刻画入微、生动感人的动物绘画竟能出自原始画家之手,是难以置信的。但是那些猛犸不是明显地是属于灭绝的猛兽吗?可以认为,这两个洞穴的动物壁画,正是无独有偶的证据!后来法国考古学家步日耶对这些洞穴经过考证之后,大家才真正认识到这些古代壁画大约产生于公元前一万年的旧石器时代的晚期。

在拉斯科洞穴的主洞岩壁的正面,有一头长达五米的牡牛,形象威猛。走廊上的岩壁则画满了野马、野山羊、牡牛等动物群,其中以奔马尤为突出。在底层石台上,还可以看到受伤的野牛撞倒乌首人的惊险场面。这些壁画就是原始人狩猎生活的历史。在阿尔塔米拉的岩洞壁画上,兽群间有一只受伤的野牛,它伏倒在地,全身肌肉紧张,腿部富有弹性,瞪着一双大眼,低头伸出锋利的牛角,似乎这只咆哮的野牛即将腾空跃起,向对方直冲过去。这些壁画都是用线条勾勒和颜色晕染结合的方法来绘制的。在轮廓和主要的部位,都以简朴遒劲的线条来勾划,并用鲜明的红色、黄色和黑色的矿物颜料,调以动物油脂涂抹而成的。那些豪放粗犷的线条、饱满明快的色彩、准确分明的结构和威武雄壮的野性形象,使人神往,至今犹显示着巨大的艺术魅力。

但是,岩壁上的动物形象,彼此之间并无联系,有时在已画过的地方重新绘制。这种情况大致可以说明洞窟画的用途仅仅是作为巫术仪式的组成部分,所以每画一次就使用一次。可见,它和我国半坡的人面鱼纹饰的彩陶盆的功能一样,也是作为“图腾”来崇拜的。

此外,在法国和西班牙石窟中的壁画、石刻画、浮雕和圆雕等作品中,大都是以野牛、野马、野猪、猛犸、洞狮、驯鹿、熊等动物为题材,而植物的形象是稀有的。虽然也刻画人物,但是不如前者生动逼真。这证明了,在石器时代,这些野兽是原始人赖以维持生命必不可缺的粮食,要猎获这些凶猛动物,就需要整个部落群策群力才能奏效。因此,原始人就研究它们的形象特征、习性气质,并向同伴们传达信息。于是在巫术活动之外,绘画、石刻便成为传达信息的工具,成为人类最早的语言:画一只野牛、一只野马,无异就是告诉同伴要去围捕这样的动物。而且绘画还能传达更为复杂的内容,如阿尔塔米拉洞窟中那只受伤的野牛,不就是警告大家:受伤的野牛很危险,要赶快躲避啊!这种现象直到近代过着原始生活的土著中还依然存在。普列汉诺夫在他的《无法投递的书简》里写了一个在美洲旅行者的故事:“有一次,旅行者在巴西一条河沿岸的沙滩上发现了土著所画的当地的一种鱼。他叫他同行的印第安人撒下网去,印第安人捉到了和画在沙滩上的品种完全相同的几尾鱼。显然,土著之所以画这样的图画,是企图把消息告诉自己的同伴:在这一个地方栖息着这样的鱼。”由此可见,旧石器时代的人类用具体的形象来传达信息,是不足为奇的了。

有人觉得原始绘画竟能如此传神,真是奇迹,几乎不可思议。当然,这些独一无二的原始美术无异是非常珍贵的;但是,在原始时期一度可能是相当普遍的。因为绘画、雕刻在那时是狩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千万年的漫长狩猎生活中,原始人对野生动物反复观察、进行捕猎和解剖,使他们对于动物的形体结构和生活习性莫不了如指掌,烂熟于心。所以,这些狩猎者兼画家,能够轻松自如地一挥而就。当时,劳动并没有分工,因此,最佳的猎手,往往就可能是最优秀的画家。这说明原始美术与狩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同时,也自然而然地说明了它的功利意义。据说,目前依然处于氏族公社阶段的北美洲的印第安人,当他们出猎远行时,就在门上钉一块刻着图画的木牌,将本人的行动公布于众。可见绘画对于过着部落生活的原始人具有明显的实用性和功利价值。

美术具有功利性,也具有艺术性,两者并非截然对立,而是互相依存的。千万年以来,人类的双眼、双手在生产劳动、狩猎生活、艺术实践过程中,不断得到锻炼和发展。眼睛能逐渐区分方和圆、长和短、大和小、直线和弧线、主要和次要等等;逐渐形成形体感、色彩感、均衡感和对称感等等的审美因素。从我国出土的新石器时期原始社会的陶器、武器、工具来看,那些石壁的圆线、圆孔如此规矩,那些鬲(炊器)的三足分布如此精确,那些箭头的两边的刃如此对称,那些彩陶的回纹、云纹、三角涡旋纹、圆点和方格等等各种纹饰图案如此美观,这都体现着原始人对生活长期观察而形成的一定审美概念。同时,他们还知道艺术创造的目的要有利于生产,因此,他们设计了罐(贮器)、碗(食器)、壶(水器)等等。在造型上,它们的口径、腹径、底径都不相同,但比例都很协调,达到了实用、美观、大方的标准,以致几千年以来在陶器的制作上还保留了当时的基本造型。

此外,原始社会人类流行的文身和装饰风尚,也不是仅仅出于追求外表的美观的动机。有时,是把它当作护身符(这是和“图腾”的性质一样的事物);有时用来防止蛇、虫咬伤;有时则用来作为部落的标志;也有时作为显示猎人的战绩等等,例如,戴上用熊牙做成的项圈,或扎上由许多只兔尾编的腰带,都有炫耀本人的狩猎本领的意图。

上述许多事实告诉我们,原始美术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类的劳动和社会实践。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写道:只是由于劳动,由于经常和日新月异的动作相适应,人的手才达到这样高度的完善,“在这个基础上它才能仿佛凭着魔力似地产生拉斐尔的绘画、托尔瓦尔德森的雕刻、帕格尼尼的音乐”。所以,原始艺术的产生不是为了“游戏”,也不是“为艺术而艺术”的。这说明原始美术不是所谓“超功利”的,而是与生产劳动的需要相适应的。当然,原始美术创造的功利目的并不排除美的追求。相反美化手段是为取得更好的功利效果。功利目的和美化手段是互为依存,辩证统一的。

此外,我们还应该注意,原始美术和人们的劳动固然是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但随着劳动和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在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有了分工之后,美术逐渐形成精神活动的一种独特的形式,而它的功能也就日益地广泛起来了。

相关文章:

人物画基础学习 国画基础班 山水画高级研修班 传统山水研修班 人物高研班
张旭书法学习 行书结构班学习 楷书结构班学习 书法创作精英班 怀素学习
王铎学习 国画职业教育 书法大专 王羲之学习 书法高研
隶书学习 书法职业教育 魏碑学习 行书单科 楷书单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