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描的用笔用墨

  • 发布时间: 2012/5/13
分享到:
用笔用墨是我国绘画的主要技法,人们常用“笔墨”这个词来代替中国画的整个表现方法。用笔用墨和中国画艺术性的高低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所以笔墨技法也为历代画家所重视。

用笔用墨是不可分的,一笔下去有笔又有墨,为了讲述方便才把它分为用笔用墨二部分。

先谈用笔,六法论中把“骨法用笔”列为第二法。唐人张彦远说。“夫象物必在形似,形似需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故工画者多善书”这些充分说明了用笔的重要性。

要达到使用毛笔的自由王国就必须掌握正确的执笔、运腕、用笔、行笔等技法。

执笔的方法,一般是用大拇指上节按住笔管的后方和左方、食指上节压住笔管的前方和右方,与大拇指合力挟住笔管,用中指上节贴近食指下面钩住笔管的前方和左方,执笔的力量以这三指为主,然后将无名指背的上节甲肉相接处向外外抵住笔管的后方和右方,小指则紧贴无名指以辅助之,执笔一定要“指实掌虚”才能使指法灵活而有力,手握住笔管的上下位置要视作画大小而定,大画握上些、小画握下些。

运腕:所谓腕法是指运用腕、臂、肘的方法,一般画小画用枕腕法,使手腕虚悬桌面,用指力和腕力。画中等画用提腕法,用肘靠着桌面,有肘为轴心,腕则提起。画大画就要用县腕法,腕、肘、臂不靠桌面,要凭空悬起。以臂为轴心。

用笔方法:从笔锋的应用看、有中锋、侧锋、顺锋、逆锋、锋、破锋等。其中中锋、侧锋、顺锋、逆锋在工笔画中经常用到现简述如下:

中锋是直握毛笔,如同写字一样。笔锋基本上是在笔划的中央,笔力持重,感觉园厚,中锋是中国画最基本用笔方法,尤其是工笔勾勒的主要方法,侧锋是使笔锋经常线的一边,这种线画出来容易一边毛一边光,侧锋变化多,易于挺削劲利。

顺锋就是行笔时笔杆始终在笔锋和线条的前端,逆锋相反,笔锋在笔杆的前方,所以从下向上,从左到右运笔多是顺锋,从上向下,从右向左运笔常是逆锋、顺、逆笔的连续动作就使中国画在运笔上能贯气。

从毛笔在纸上的笔触看、有勾(或描)皱、染、点、刷、擦、拖。丝等技法、工笔人物画上常用的主要是勾和染。(染在工笔重彩着色部分另述)“勾”也称“勾勒”或“描”它是用线来表现对象的,是中国画中十分重要的技法。

勾勒技法在应用中一方面要从表现对象出发(这点在前面讲述)另一方面又与书法艺术有紧密关系,勾勒可用中锋也可用例锋,但在工笔勾勒中主要是用中锋。勾勒用笔也象书法一样,要注意线形美。每一笔要有起笔、行笔和收笔。起笔要“竖画横下,横画竖下”欲右先左“欲右下先上”收笔要“有往必收,无垂不缩”这正如打拳,只有拳先向后后缩,再向前打才有力,行笔要有轻重快慢停顿转折的变化,从而产生节奏韵律。

行笔要沉着,留得住犹如下徒坡的车子,车子前进,又要用力向后控制住,使之产生对抗力,而不至于滑走,行笔要有弹性、插拨有力;行笔要自然流畅运转洒脱。

行笔中要克服板、刻、结枯、弱的毛病、板,主要因用笔不活刻指不活用;干笔或湿笔笔划都过于显露,结指用笔放不开,欲行不行,当散不散,枯主要是水份太少,弱下笔没劲。

用笔要努力做到:劲、老、活、松、园、润和巧拙。总之在行笔中要自然、生动、有力、沉着。

最后勾勒描还要注意的一点,它始终受到人的感情所制约,要意在笔先以意行笔。至于勾勒的风格又与人的各方面修养素质、经历等密切相关。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梅花香从苦寒来”。所以,只有在正确方法指导下,经过苦练,持之以恒,才能掌握好用笔。

关于用墨:“墨者,笔之充也”以笔取形。取墨取色“有笔有墨谓之画”这些是历史上画家对用墨的评述。

墨有五墨六彩之说,也就是墨要有浓淡于湿等许多变化“墨”即是“色”,所以不能把墨色看作单纯的黑白、而是包含色彩。墨色的变化对水分的掌握是至关重要的。水少墨色就浓就干,水多墨色就淡就湿。历代画家在人物、山水花鸟画中通过勾、皱、染、点等各种笔法、墨法、以及破墨、积墨、泼墨等技法运用,对于用墨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这里主要谈工笔人物画的用墨技法,工笔人物画的用墨主要通过勾勒和渲染(渲染在着色时另述)勾勒白描中线描的墨色变化主要有二种,其一是黑上衣、白围巾和灰裤子,这种不同的色调变化,而用笔沾墨时也要有浓淡不同的墨色,这种墨色的变化较大。其二,一件衣服本身从起笔到收笔墨色要有微弱的浓淡差别。干湿的变化道理也一样,如用很干的淡墨画草帽,用较湿的浓墨画上衣,这里干湿变化是大的,而一件衣服或草帽本身从用笔开始到结束要有微弱的干湿变化。 画面上墨色的分布要注意主从、轻重、避免呆板、失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