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笔花卉绘画技法

  • 发布时间: 2012/5/13
分享到:

写生
中国花鸟画有着优秀的现实主义传统。如宋代花鸟画家赵昌的“对花写照”有“写生赵昌”之称,他既能画出花瓣的薄度,又能刻画出花朵迎风而动的优美姿态。擅长动物画的元吉,为画猿猴曾进深山躲在洞穴里,长期仔细观察猿猴的生活,故称“穴窗写生”。这些古代画家们对深入生活是重视的,所以创作出许多造诣甚高的作品,正如诗人白居易赞扬肖悦画竹的诗句那样:“举头忽见不似画,低耳静听疑有声。”真实生动,似乎连竹叶迎风发出的声音也表现出来了。
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惟一源泉。因此,我们一方面要继承发扬前人的优良传统,一方面还要深入到生活中去观察、体验、写生、搜集素材。
一、物理、物情、物态
写生不是看见什么就画什么,在下笔前要充分认识对象,要对植物的物理、物情、物态进行充分地研究,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抓住本质,方不至被复杂的外表现象所迷惑。
1.物理:指的是植物的生长规律和组织结构。画什么花都要先认识它的生长规律,了解它的组织结构。
花卉的生长规律:花卉有一年生籽种的草本和多年生宿根的草本;有灌木丛生的木本和乔木、亚乔木的木本;有缠绕茎的藤本和攀缘茎的藤本。花冠也有各种不同的形态,种类繁多,各有各的长法。如一年生的草本花有向日葵,多年生的宿根花卉有兰蕙,丛生小灌木有杜鹃(又名映山红),木本花卉(乔木大都是树,开花结果的树多属亚乔木)有玉兰和辛夷。牡丹是木本,初春发芽抽枝,谷雨节内开花,故名谷雨花,又名木芍药,野生多单瓣,人工培植单瓣复瓣均有,品种繁多。竹子的生长规律是从笋内抽出新苗,有枝没有叶叫新篁,竹未出笋时就有节,出笋后竹干竹枝向上往高里发展,不再往粗长了。新篁长高后放叶,先从一组竹叶的后边舒展,向前的中间叶后展开,名为新竹。
2.物情:就是植物的生长习性。有的植物不怕严寒能御霜、凌风、傲雪,如松、竹、梅、菊、芙蓉等,在传统上将它们比做坚贞不屈的英雄。松、梅的枝干不怕雪压霜欺,如画松,它能在隆冬与劲风搏斗,所以枝干苍老,形如虬龙,要表现出它的性格。梅花欢喜漫天雪,它能在寒冷的风雪中迎春。它的枝干不似桃杏,古人说,画梅要写女字,是枝干遇风雪而多转折的意思,枝条和花朵的排列也与杏花不同,在春天开放,称为报春花。芙蓉在霜前盛开,有抗拒风霜的脾气,所以古人题芙蓉为“柜霜”。菊花则比芙蓉更迟开,已降严霜它还能吐出鲜艳的花朵,所以古人题菊花为“御霜”。
3.物态:就是植物的形态和特征。花的品种繁多,姿态万千。有的高大魁梧,如红棉树花,由于它枝高花大,颜色红艳,人们赞它为英雄花,画时要把它高人云端的英雄气魄画出来。有的花朵大,枝叶茂盛,如牡丹、芍药,要画得富丽堂皇。有的清香俊秀,如兰花、水仙,要画出它们玲珑秀丽的花朵和舒展的长叶。有的花向上盛开,如玉兰、辛夷,则要画出它们昂首朝上的英姿。有的花下垂,如垂丝海棠、倒挂金钟等,则要画出它们柔嫩的花柄垂而不蔫、迎风招展、姿态翩翩。画果树要画出果实累累压枝水分充足(有沉重的感觉)的样子,比市面上出售的水果要鲜美。画蔬菜、萝I、,要画出它才出土的鲜嫩,使人看后能引起食欲。
二、写生要领
1.选择入画角度:
画花鸟画要先选择好人画的花,还要选好入画的角度。不是花好任何角度都好 (当然有的花每个角度都不错),在花丛中要多转,多方向看,然后才坐下来画。此外,还要懂得欣赏花的习惯,比如下垂的花应该仰视,像倒挂金钟、垂丝海棠。玉兰、荷花则宜于俯视,可看见它们的花蕊,倘画荷花采取平视,则花瓣左右上下平伸不美观,如俯视看见小莲蓬的上面,则花瓣变化就多了。还有的花宜于侧面去画,像喇叭筒状的花,因为正面画不出筒的深度。
2.写生须注意的问题:
①在写生之前要多看古今名作,学习他人的表现方法和构图方法,做到心中有数。再到生活中去观察时,就会找人画的角度了。回来时再整理构图也比较容易,但千万不要用他人的框框去硬套生活。
②造型要求准确,要经得起检查,不要贪多求快。先看准选择入画的花的大轮廓是什么,然后由近及远、由前至后,一个瓣一个瓣地细画。画完后再检查每个瓣是否能结蒂连心,如没画好就要擦了再改,以画像为好,这样既做造型练习又为创作搜集素材。
③写生要注意搜集三手材料和记录颜色:一是先把一枝花由花到枝、叶、梗全部认真地画下来。这样既能认识它的生长规律又做了造型练习。二是搜集各种花头的正面、侧面、背面、花苞、叶子的不同形象,左右前后的各种不同姿态,作为整理创作的备用资料,在构图时根据需要采用。画缩小的各种大势,用速写方法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搜集不少构图的基本框架,再结合上述两手材料,就可以创作出各种不同的构图。画时还要记录颜色,可用淡彩记录,也可用文字记录,还可以用文字的字头速记,如民间画工的速记文字:红(工)、黄(一)、绿 (司)、赭(者)、青(主)、胭脂(因)、紫(此)、染(九)等。
写生的方法多种多样,常到生活中去观察体验,还会发现更多的方法。
临摹要点
临摹是学习传统的有效方法之一。对于古今较好的作品,通过分析研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学其用笔设色及构图的各种技法,而不是表面地模仿其面貌。临摹可以避免走弯路。将临摹时吸收的技法,运用到写生创作中,根据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表现方法,就可以创造出更多更新更好的表现方法。
临摹分对临、摹,临、背临三种:
对临——就是对着原本用铅笔在白纸上起稿,力求形准,然后把此稿放在矾绢或纸下进行勾染,此法既可练习勾染技巧,又可练习造型和构图,初学虽然画面效果稍差,但能练出功夫来。
临摹——主要是学习勾线和染色的技法。摹本要临得尽量接近于原本,但和复制不一样。复制要尽量做到与原本丝毫不差,连破旧变色的感觉都要照样作出来,以与原本真假难分为佳。摹I临虽说要忠实于原画精神,但不应把残缺喇日感原样作出,最好采用“还原法”,年久画中铅白变黑,就要画成白的;凡别的新气象加进铅白变色的,也要按照新的颜色染色。摹临的方法是用透明的纸蒙在原本上勾出来,然后铺在矾纸(或绢)底下进行勾染,这种方法画出来接近于原本,效果比较好,但不能练习造型和构图。
背临——对原本认真背记,回来用笔默画出来,再在此稿上铺上矾纸(或绢)进行勾染。此临法只能临其精神大概,细节可省略。
临摹的过程:
临摹前要选择好画本,还要对画面仔细研究分析,最好找实物印证一下,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该物象的,又进行了怎样的提炼、取舍、集中。把作品的表现方法弄明白后,再对它的构图、用色、设色进行分析,心中有数后方可下笔临摹。如临本底子旧了发黄,上色时可免画黄底色。临摹时先要忠实于原本,全面临摹像了,再根据优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临完一幅之后,把临本和原本对比找差距,找到缺点之后再临第二幅,如此反复定会收到好效果。如果I临本有的部分好,有的部分不好,那就选好的部分,临摹。作品的好坏如果自己分辨不清,可以请教有经验的人一起分析研究,千万不要把毛病当成优良技法来学,所谓“取法乎上,得法其中”。可见选择临本是很重要的。
整理构图
一、整理。写生过后要经过一番整理过程,方能进行创作。
提炼取舍、概括集中:即抓住表现对象的特点,方能传神。工笔画不是有纹必录,而应删繁就简。
整理步骤:写生稿子要在记忆犹新的时候进行整理。毛笔稿不能在铅笔稿上勾,以保留好第一手写生资料。勾描时要勾出主要的东西,舍去次要繁琐过多的部分,还要进行必要的艺术加工,不要自然主义地都勾出来,应注意花、叶的大小比例。
二、构图。构图是将在现实生活中通过写生搜集的素材,经过提炼加工组织成独立的画幅。最好写生时就注意“就地构图”,这种方法既不是标本式的自然主义,也不是用框框去套生活的形式主义,而是一种较快较好的现实主义的写生方法。
构图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落幅位置。初学画的人可以从“三七停起手式”人手,把基本的搞熟练了,再突破这一起手式,出新或
走险境。“三七停起手式”,就是把一张纸分成十等份,在十分之三或十分之七处作为重点,把主要的放在三停或七停上,从而向对方发展,这样比较稳当。倘若是从纸外向内伸枝的构图,把纸边分成十等份,从三停或七停处向内伸枝,比较匀称,切忌不要对五出枝,上下或左右相等,不好布局,亦不要从一停或九停人手,一边太多一边太少则太偏,更忌讳从角上人手成对角线,三线归一左右相等很是难看。无论什么样的格式都可以用“三七停”来划分。
2.均衡稳定。一棵或一枝花生存在自然界,久经风雨而不歪不倒,是具备下列四条而平衡身体:即欲左先右、欲右先左、欲上先下、欲下先上。在折枝构图里也同样要注意此四条自然生长规律,如折枝向左的枝多时,一定要有向右的枝相衬才不会倒伏,则向左的是主,向右的是从。以此法欲上先下也就是向上的枝为主,向下的枝为从,主从得体方能均衡稳定。即使只画一个方向,也要将矛盾双方互相对立、互相依赖的关系画出来,才能使画面均衡稳定。
3.聚散疏密。聚与散、疏与密是两个对立面,需要应用得当,方能平衡稳定,达到统一美观。聚密与散疏二者不可太悬殊。在整个画面中疏、密是相对的,不可太绝对。聚密是由多层次而形成,不能聚得过分紧密,出枝也不可太零散,过分强调就走极端了。一幅画中只要做到疏密相间、层次分明就行了。
4.呼应开合。画中有两枝以上的花放在一起,不能各不相干,要顾盼生情,相互呼应,方能生动活泼。画中的开就是枝叶放出去,合就是收回来,太开则松散,太合则拘束,开合就是将二者统一起来,把画的主题集中于纸内。如画两三枝花,当然不能平行,要使这两三枝花穿插得当,有开有合,相互呼应,才是一幅比较完整的构图。
5.曲直粗细。这是两个对立面,如果画木本花卉,枝干较多,必须有粗细的变化和曲直的区别才好看。在一幅画里就有了线条曲直粗细、苍老光润的变化,既符合实际的自然生活,又具备了艺术条件。画里应用粗细曲直要符合自然实际,不可随意造作,任意弯转,有失形神。
6.圆缺参差。所画花朵在画中切忌形成规则的几何形体,既要统一又要有变化。要画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生命力极强的花,这样花头变化较多,不要选择那种残缺落瓣的花。太圆没有变化不美,缺口太多则又不丰满,最好有初开、盛开的花,还有若干含苞待放的花蕾,这样的花朵既丰富多彩,花也有圆缺、参差的变十七。
7.构图要完整。一幅完整的画应当像一出戏,有序幕、有高潮、有尾声,它们有节奏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引导观众去欣赏。不论立幅、横幅、手卷、扇面,要构成一幅构图,除具备以上所讲的各种条件外,还要注意完整性。一幅画要突出主题——最精彩的部分,倘无头无尾地平铺直叙,不加剪裁地如实画出,则不能成为一幅完整的构图。
8.空白。一幅画除了所画部分,余下来的就是空白,空白也很重要,也是画的重要组成部分,万万不可忽视。空白要感觉透气。“空白之中要有画”,如花与花呼应之中的空白,就不光是白纸,而空白之中却被花的精神所占领,这就是空白之中有画了。倘构图不当,空白再小也是空的,而感觉之中也就没有画了,当然这样的空白,越大就显得越空。
总之,整理构图要进行一番精心的剪裁和布局。要尊重现实生活,不可违反客观规律。“纵有化裁不离规矩”,构图要得法,力求做到“多不厌烦,少不厌稀,一花—叶亦成章法”。
用笔

勾勒花卉,宜用细而尖硬的红毛笔或紫毫描笔,用中锋画出的线才圆而有力,粗细自如;倘若笔杆歪斜就会出现侧锋,粗细不能自由控制,画出线条也扁而不圆。拿笔要指实掌虚,拿住笔不可转动,叫“死笔”,用中锋一定要“挫腕”,笔才能垂直于纸面。勾线时要端坐,平心静气,把纸铺平压牢;运笔时不可运指,要用手腕扶纸面,短线运肘,长线运肩,即以肘或肩为圆心,以臂为半径,可以画得所想画的长短线条,这一方法叫做“死笔挫腕运肘运肩”。

临摹或创作开始时,先把稿子铺在所画的矾纸或绢的下面,底下要衬一张白纸。用极淡的清墨水,用叶筋笔先把形勾出来,要求形准而不求其线条流畅,然后把稿子取出放在一旁,勾好的清墨线可隐约看清(这里要注意,此墨色不能太明显,不然上面再勾上线,此线消失不了则显乱),然后用红毛笔,根据形象和画面的需要,在清墨线上勾出重或淡墨线,此法叫做“复线勾勒法”。

勾勒花卉,要注意笔墨结合形象,要仔细观蔡体会花、叶、梗的区别,笔法的转折顿挫,线条的粗细长短,都要结合内容的性质和特点变换运用,比如有些花朵显得很柔嫩,叶子也有薄有厚,用笔就要有刚柔粗细的区别。勾娇嫩的花瓣最好使用较细的线条,更便于表达其嫩气和薄度,如画平圆的梅花、菊花、荷花,线条要绷紧,画皱褶的牡丹、芍药宜用颤笔,可表现出花瓣薄而起皱褶的效果。常见的花木叶子,一般都比花瓣厚硬一些,勾叶子的笔道也应随着略加粗壮些,如勾平边的叶子时,线条也要绷紧用力勾,画水果力量就更要绷得紧些,线条要求更要光圆有力。勾树的老干,则用狼毫笔不要全发开,最好是用秃了的旧笔,只用笔尖,用枯毫渴墨,画飞白线条,用笔要圆而有顿挫,所谓树无寸直,转弯处要圆而不可出棱角,方能画出树干的圆浑苍老。表现草本花卉和木本花卉的笔法应有区别,通常是:草本宜挺拔,木本宜苍劲,藤本宜柔韧。
墨分五色:焦、浓、重、淡、清。线的墨色要根据不同对象而异。浓重的花朵和叶子,宜用较深的墨色,白色或浅色花朵宜用较淡的墨色,梗子也要稍淡些。勾木本的墨色,要浓淡间用,以表现阴阳向背。

笔法的起落、转折、顿挫都与表现一切花卉的形象、性质有极密切的关系,就一片叶子来说,接近叶柄的部分比叶尖部分要厚些,叶柄连接枝梗的地方又要粗壮些。画的时候用粗壮的线条表现厚和壮,用柔细的线条表现薄度,先从叶柄画起,即从连接枝梗的地方下笔,下笔要顿一顿再徐徐向前进,将要到达叶子尖端的时候,预先把笔锋收敛起,再慢慢地把笔提起来。遇有外形曲折较多的叶子,也要随着它的形状变换运用转折顿挫等笔法。勾勒用笔要用写法,不要死描,和写字一样一笔一画地勾,“如锥画沙”,力透纸背,勾出来的线条要外柔内刚,力量要含蓄内在,不要一览无余;笔墨要饱满不可出飞白线条,用笔的压度和速度都要均匀。缺乏含蓄的笔墨不耐久看,锋芒过多、力量外露的会显霸气,甚至还会减低某些花卉的特点和美感。

勾树本、枝梗,下笔要照顾到整体。先把遮盖树本的花朵和叶子勾出,然后勾枝梗;当勾到被遮盖的部分,则须将笔抬起,虚过这部分后再落笔继续往下勾,如此才能笔墨衔接气势连贯,这能给人无笔墨处却有笔墨之感。勾树干中部皱裂处,要随勾随皴,根据不同的树木用不同的皴法,“松龙鳞”、“柏缠身”,“桃桐横抹柳斜擦”,就是根据不同树木的皱裂纹理总结出来的不同的笔法。然后再渲染,才能画出不同的树本。画老树干和露在土外的根,可以画圆而突起、形容树的节疤,即所谓“盘根错节不妨臃肿”。画梗拐弯处必须有节,“逢节处须空白一围”,即节疤处画一黑圈,周围空白形容树的白皮,不可皴擦。树干左边若有节,右边就不得再突起,老干顿挫要多,新枝要挺。勾勒要做到 “胸有成竹”、“意在笔先”、一气呵成。还要注意错综交叉的笔线,要画得轻松些,要使交叉的线之间保持一定距离,后—笔必须躲前一笔,看起来似连而实断,这就是“意到笔不到”的笔法。

树本画完后,根据画面的需要,有的树得点上些苔藓才好看,尤其是南方的树木多生苔藓,根据画面的色调,可点墨点,也可在墨点上加石绿点或草绿点,石头上也可以点苔点。点法有两种:一种是用秃笔蘸上浓墨,一笔把所有的墨点完再另蘸墨,这样的点子有浓淡虚实的变化,墨点上加颜色点也不必死重在墨点上。另一种是重彩画树石的点苔法,用饱满的石绿点上,等干后再用浓墨勾轮廓,一个点用两笔勾线,或是先点墨点,然后再在墨点上点浓石绿,周围留一圈墨。

画草有双勾和单线的两种:双勾的草用墨笔勾出轮廓来内中填绿,用色画的草,有春天小草和夏秋长草,小草用笔蘸上草绿,笔尖蘸重绿,笔尖朝上长短参差地点下去,长草用笔蘸草绿从下往上甩笔,向一个方向说明有风,如画荷花,为了破荷叶的整,所以画几笔长草(但不宜多,多了则有荒芜感),是用浓花青从下往上拔(又名“泥里拔丁”),要刚健有力,也要注意聚散关系。

为了用笔准确、行笔稳当,要多练书法,练篆书或行草均可。练习到“得心应手”,才能做到运用自如。(

墨分五色:焦、浓、重、淡、清。线的墨色要根据不同对象而异。浓重的花朵和叶子,宜用较深的墨色,白色或浅色花朵宜用较淡的墨色,梗子也要稍淡些。勾木本的墨色,要浓淡间用,以表现阴阳向背。

笔法的起落、转折、顿挫都与表现一切花卉的形象、性质有极密切的关系,就一片叶子来说,接近叶柄的部分比叶尖部分要厚些,叶柄连接枝梗的地方又要粗壮些。画的时候用粗壮的线条表现厚和壮,用柔细的线条表现薄度,先从叶柄画起,即从连接枝梗的地方下笔,下笔要顿一顿再徐徐向前进,将要到达叶子尖端的时候,预先把笔锋收敛起,再慢慢地把笔提起来。遇有外形曲折较多的叶子,也要随着它的形状变换运用转折顿挫等笔法。勾勒用笔要用写法,不要死描,和写字一样一笔一画地勾,“如锥画沙”,力透纸背,勾出来的线条要外柔内刚,力量要含蓄内在,不要一览无余;笔墨要饱满不可出飞白线条,用笔的压度和速度都要均匀。缺乏含蓄的笔墨不耐久看,锋芒过多、力量外露的会显霸气,甚至还会减低某些花卉的特点和美感。

勾树本、枝梗,下笔要照顾到整体。先把遮盖树本的花朵和叶子勾出,然后勾枝梗;当勾到被遮盖的部分,则须将笔抬起,虚过这部分后再落笔继续往下勾,如此才能笔墨衔接气势连贯,这能给人无笔墨处却有笔墨之感。勾树干中部皱裂处,要随勾随皴,根据不同的树木用不同的皴法,“松龙鳞”、“柏缠身”,“桃桐横抹柳斜擦”,就是根据不同树木的皱裂纹理总结出来的不同的笔法。然后再渲染,才能画出不同的树本。画老树干和露在土外的根,可以画圆而突起、形容树的节疤,即所谓“盘根错节不妨臃肿”。画梗拐弯处必须有节,“逢节处须空白一围”,即节疤处画一黑圈,周围空白形容树的白皮,不可皴擦。树干左边若有节,右边就不得再突起,老干顿挫要多,新枝要挺。勾勒要做到 “胸有成竹”、“意在笔先”、一气呵成。还要注意错综交叉的笔线,要画得轻松些,要使交叉的线之间保持一定距离,后—笔必须躲前一笔,看起来似连而实断,这就是“意到笔不到”的笔法。

树本画完后,根据画面的需要,有的树得点上些苔藓才好看,尤其是南方的树木多生苔藓,根据画面的色调,可点墨点,也可在墨点上加石绿点或草绿点,石头上也可以点苔点。点法有两种:一种是用秃笔蘸上浓墨,一笔把所有的墨点完再另蘸墨,这样的点子有浓淡虚实的变化,墨点上加颜色点也不必死重在墨点上。另一种是重彩画树石的点苔法,用饱满的石绿点上,等干后再用浓墨勾轮廓,一个点用两笔勾线,或是先点墨点,然后再在墨点上点浓石绿,周围留一圈墨。

画草有双勾和单线的两种:双勾的草用墨笔勾出轮廓来内中填绿,用色画的草,有春天小草和夏秋长草,小草用笔蘸上草绿,笔尖蘸重绿,笔尖朝上长短参差地点下去,长草用笔蘸草绿从下往上甩笔,向一个方向说明有风,如画荷花,为了破荷叶的整,所以画几笔长草(但不宜多,多了则有荒芜感),是用浓花青从下往上拔(又名“泥里拔丁”),要刚健有力,也要注意聚散关系。

为了用笔准确、行笔稳当,要多练书法,练篆书或行草均可。练习到“得心应手”,才能做到运用自如。
着色方法
着色分勾填和勾勒两种。勾填即双勾廓填,在墨线里口着色,填色时不压轮廓线。勾勒是齐墨线(墨色较浅)外口着染,色压墨线,后用较深的色线勾勒轮廓盖上墨线。不论勾填或勾勒的花头,都要根据不同花的颜色来确定墨线的深浅,重色花如大红、紫色等应勾重墨线,浅色花如白、黄、浅粉红等勾浅墨线。重彩花头宜用勾勒染法,若是金碧重彩,在轮廓色线上再用金线勾勒一遍。
勾填叶用重墨勾,梗稍淡,木本则浓淡墨兼用。勾勒叶用浅墨线勾,着色压墨线,后用较深的绿色勾勒轮廓把墨线压上。
一、白描墨染法
墨染白描花卉,一般是描写白花或浅色的花卉,以淡墨勾花头,浓墨勾叶子,重墨勾梗子。晕染是用两支笔,一支蘸上墨或色,在画中叶或花的暗面送上一点色,然后用一支白水笔把送上去的墨或色慢慢烘染开,白水笔要逐渐烘逐渐洗,送色笔水分要比晕染的白水笔饱满些,才有余色晕染开来,倘白水笔水多了,送色的笔干了,不但晕不开颜色,还会把水分倒流至暗面出现水迹。用淡墨晕染花头,用重墨分染叶子,再罩染一层淡墨,用淡墨染梗并提花瓣尖,再用小红毛笔蘸饱一滴墨水珠点蕊,任其自干,则墨珠圆浑而有光泽,花蕊漆黑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淡彩着染法
淡彩着染就是用草质和粉质的颜色着染,如花青、藤黄、洋红、白粉、赭石、水墨等颜色。不用石色,如石绿、石青、朱砂等颜色。
染色步骤:先用浓淡墨勾好稿子,然后进行染色。先染叶子后染花头,先染正面后染反面,后画树本和嫩梗,由深到浅主动自由。
具体染法:
染叶子:先将花青膏用温水泡开,把上边的漂倒在小杯里,此漂加上藤黄即成草绿,因胶大色细均润好看,用来罩染叶面用。
漂出下边的花青渣子打叶子底色最好,因为它胶少稍粗些,打好底色后罩染面子色时底色不掉。正面画绿叶用花青打底色,先面暗面藏在底下的叶子,一片叶子分成两半边染,由叶根处向叶梢逐渐晕开,在朝阳面留出一道叶筋(又叫水线),除染出固有色的自身浓淡外,还画出被遮掩的暗面色度,然后再画上边的叶子,这样由深到浅可以自由掌握,倘先染上边的叶子就容易染过头,深了改浅就难了,所以要尽量先从最深的暗面染起。上述过程就是第一道工序——分染。第二道工序是统染。即用花青罩染一遍底色。第三道工序是在底色干后再罩面子色。一棵植物的叶子要有统一的绿色,所以要用花青加藤黄配出草绿罩染。
配色时要注意以下两点:①藤共同是植物胶液,画画是用生藤黄颜色不变。用时将笔蘸上水在藤共同块上掭下些,若用量较多,可以盘中加上冷水用藤黄块研磨亦可,切忌用水泡或用热水掭藤黄,这样易便藤黄变质,年久了画上的藤黄就要走油。②先掭下藤黄后,再徐徐加入花青比较主动,先配的稍嫩黄一点,把嫩叶先染完再略加少许花青染大部分的叶子。罩染时笔要蘸饱颜色,顺着叶子的方向往下罩染,染出的叶子显得水润。画完正面叶再画反面叶,一般植物的叶子都是背面浅。先用浅草绿平涂,看所画的背面叶发灰绿色(如牡丹、荷花)或发红(开红花的植物如秋海棠叶的背面就发红),发灰绿色的叶子用四绿(孔雀石绿中最浅的颜色)从叶子尖上提一点并用水笔晕开。发红的背叶即用胭脂从尖上提上一点,也是用水笔晕染开。
染梗子:嫩梗(草本或木本上部的嫩梗子)和画反面叶子一样染法,提色时要提阳面,把梗子画圆。
画木本,先用墨皴出阴阳面来,然后根据所画花的树本颜色上色,有的树木发红,如桃花用赭石加少许胭脂和草绿染;有的树本发绿,如梧桐,用草绿色稍加点赭石染;一般的树本用赭石加花青,发暖色的树本赭石多花青少,发冷色的树本,花青多赭石少,切不可用单一的赭石,因为活树的树皮都不是赭墨色,死树皮才是赭墨色。

染花头:枝干和叶子都染完后再染花。
方法有晕染法、染粉法、接粉法三种。
晕染法:一般大中型花头多用此法。
画粉红色花,在勾好线的花头上,在墨线外口平涂上一层极薄的白粉,等干后再用颜色从花瓣根处顺花脉向外晕染(色压墨线),暗面较深。粉红花用洋红(又名曙红或深红)染。其他如画深粉红花,在白粉中掺上点洋红打底,再用洋红分染,黄花就用浅粉黄打底,然后用藤黄分染;有的花根黄尖红(如大丽花和月季)也用黄粉打底,用洋红由尖往下晕染。
白花也先用白粉薄薄地平涂一遍,暗面用芽绿色(藤黄加花青加赭石少许)晕染。不可用绿色染白花,因为白色的花本身是不带其他颜色的,只有暗面发芽绿色,如用绿色染暗面,白花就变成浅绿色花了,所以只能用芽绿为宜。但白花又有发青白的(如玉簪、白牡丹),则芽绿要少加藤黄,花青稍许多一点;发芽黄色的暖调白花如玉兰等,则染的芽绿中要少加花青,多加一点藤黄。染完暗面再在花瓣梢尖和阳面提染一次白粉(要在墨线里口上粉,不可压墨线),边上粉要厚些并向内晕开。
染粉法:在勾好线的花头上,先晕染白粉,边上粉厚内部粉薄并不压墨线。等粉干后,再用颜色染暗面和花瓣根处,粉红花用洋红染,白花用芽绿色染,雪青色花用洋红加花青再加少许青莲配出的色染。
接粉法:用三支笔,一支笔蘸色,一支笔蘸白粉,另一支笔蘸水,三支笔交替使用。如画粉红花即是—支笔蘸洋红,一支笔蘸白粉,另一支笔蘸水(水分不可过饱),染时在花头墨线里口用白粉笔在花瓣尖端边上送上白粉,在花瓣根处或暗面送上洋红,中间用水笔把两边颜色接染在一起,一边是红,一边是白,中间有粉红和白,但要注意过渡均匀,衔接不可生硬,这种染法对小朵花比较省事,如桃花等多用此法。染大朵花初学者则不易染匀,技法熟练者也可染大花,正面染色干后,在纸或绢的反面花头处平涂一层白粉,正面效果更好,正面没有粉的地方也觉有粉,花头感觉就更滋润水灵了。
无论哪种花的染法,染过一遍是不够的,总要晕染一两次,把纵深处加强重色,这样花朵的凸凹才表现得充分,体积感就比较强了。
点花蕊:花朵染完后的最后工序就是点花蕊,花蕊在花中是很重要的,它好似鸟的眼睛—样起着定向传神之作用,故称之为“画龙点睛”。如画梅、桃、杏花,花丝一定要画成四周向内兜的碗状,倘花丝画成直线向外平伸,花则平板了。用白粉画花丝,用粉黄(藤黄加浓白粉)点花粉,需用干净的尖笔(如小红毛笔)蘸上饱满的粉黄在花丝尖上一滴滴地点下去,粉的胶要合适,点成一个圆珠,干后中间陷下一个坑,若胶大则平大无坑,胶小则坑小容易脱落。点蕊时要参差错落,还要画一根雌蕊。有的花得先画雌蕊,如牡丹花就先画雌蕊,再在雌蕊周围染上一些颜色,浅粉花染紫色,再用紫色勾花丝,然后用粉黄或浅石青点花粉。花蕊要突出,方能引来蜂蝶,所以深花要点浅蕊,浅花要点深蕊。花蕊的形状也干变万化,还要根据不同花点不同的蕊。颜色可以照真花点,若真花蕊不够突出,也可根据画面需要变换其他颜色,但要注意色彩酉己搭得法。

三、重彩着染法
国画重彩花卉是用浓重的颜色,其中多是石色着染。重彩的染法要层次多,要色薄而均匀,色不可堆得太厚。所以在着染前,要将石色研得极细,加胶少许调和之,加胶时要注意胶不能过多,多则颜色发暗,上边再染颜色就不好上;胶少则颜色要脱落,胶则以色刚好不脱落为妙。
着染时用笔顺着花或叶的方向染,上第一遍干后再上第二遍,分两次染比一次上容易匀。有时石色上需用草色分染,为了用水晕染下面的石色不动,则需要上矾水加固。矾水的泡制方法即是将白矾用冷水泡开装在瓶内,时间越长越好,叫陈矾水,用舌头舔舔发酸涩时就说明浓度正合适,如太涩就太浓了,过浓的矾水干后在画面上要起白霜。为了使染的颜色薄而均匀,一遍两遍地染不够时,要进行多次晕染,即成所谓“三矾九染”,此言就是形容染色和上矾水反复进行几次的意思,直至效果满意为止。
重彩着染分大青绿和一般重淡彩结合两种,大青绿是完全用石色染,如仿刻丝的花头、叶子和梗子都用石色着染,有一定的装饰风格,但容易板刻不生动。用重彩和淡彩结合比较活泼浓艳。
重彩染叶法:
重彩染叶的方法大致可分为三种:①大青绿染叶法;②重淡彩结合画叶法;③重彩画红叶法。
大青绿染叶法:用石绿中的三绿加好胶,再对上一点槐花水(中国槐树的花和花苞采下晒干后,用时泡出浓汁,它味涩还带一点黄绿色,加在石绿中起固定的作用,就不用再罩矾水了,并且石绿的颜色呈嫩黄绿比单纯石绿更接近植物绿色),沿叶子墨线的里口平涂,染两三遍,等干后用石青(二青)晕染暗面和叶根部分,山深到浅。干后用草绿勾叶边,在色与墨线之间幻草绿线。用花青勾叶筋。

重彩画花头法:
紫花头:先用花青打底色,正瓣色深,反瓣色浅,并在反瓣的梢上提染一点很薄的白粉,干后在纸的反面花头处平涂青莲加白粉的颜色。然后用洋红(生洋红即洋红面加少许胶)或加少许桃红调和色从暗面和瓣根部向花梢部晕染,根部色浓边缘色淡方起绒。染反瓣颜色:要淡些.反复染两三次,留墨线,倘把墨线压住了,再用胭脂在墨线上再勾一遍,勾时要有重点地勾,连勾带醒,这种画法也和重淡彩结合相同,倘全部用泥金线勾轮廓,花蕊用粉黄或泥金点,就是大青绿重彩的画法了。
朱红花头:用重墨勾轮廓线,正面花瓣用极细的朱砂从墨线里口平涂两遍(要薄而匀),纸或绢的背面托白粉,在正面朱砂上,上一次淡矾水,等干后用洋红晕染花瓣根处和暗面,染时要求逐渐上色,染两三遍,在朱砂上染不容易染匀,主要是朱砂的胶要调得合适,胶大了发亮而染不上颜色,胶轻了上色时朱砂就要动。染完正面瓣后就染反面瓣,为了使颜色富于变化,正瓣和反瓣可染两种颜色,正瓣深反瓣浅,反瓣用薄粉染花瓣的梢和阳面,等干后用淡红色(洋红加少许朱磦用水冲淡)染瓣根和暗面,从瓣根染到梢把粉全盖上,染两三遍。染完花头用胭脂勾轮廓线,如要装饰性的可勾泥金线,重在胭脂上。最后用粉黄或泥金点花蕊,朱红花头即完成。
荷花的染法:荷花的染法与一般的花卉相同,只是粉红荷花花瓣尖色深,染时从瓣尖往下晕染粉红色,背面瓣稍深,正面瓣稍浅。用淡洋红勾花筋。白荷花用芽绿色染瓣根,用淡绿色勾花筋。朱红荷花(夸张其红色),染时与染朱红花一样,只是花瓣里面用洋红从瓣尖往下染,花瓣背面不染洋红,用洋红勾筋,正面花瓣的筋不明显可以不勾,勾筋是从尖到根并行,两根直线中间加一根曲线。荷花的蕊比较复杂,小莲蓬要染成淡黄色,因为荷花开三天,莲蓬第一天是淡黄色,第二天稍带绿色,第三天就成淡绿色了。所以画荷花最好画第一天初放的,它最富有生命力。莲子用粉黄点长圆形的点,尖上点一点赭黄。雄蕊有两种点法:一是先勾白花丝,再用粉黄点长点,后在黄花粉的尖端点白粉珠,这是一种比较工细的写实的点花蕊法;另一种是兼工带写的变形变色的点法,如画粉红花可以用红赭石点,如无红赭石可用胭脂加赭石。朱红花可用泥金点,点蕊时用叶筋笔点长点,要有聚有散,参差错落,顺着莲蓬周围注意地点下去,点时要有笔姿,像写意的点法,点出来比纯工笔的活脱。
树本画法:
重彩花卉一般用绢或薄矾纸,可以多利用背面托色,树本在正面用墨勾勒皴擦之后,在纸背后上树皮色(见淡彩画树木配色法),这样树干上的皴擦笔墨不致被颜色遮住。

泥金的用法:用干净的小红毛笔蘸上胶水,在金碗上掭下金来,笔上的金要饱满,勾出的金线才光亮。用毕后,余下的金要出胶,即用开水把笔上的金与调和好的金冲开,稍等沉淀一会儿,倒去上边的水,下面的金就没有胶了。再用时再重新加胶,这样能保持金的光泽。
石色中加胶后用毕可以不出胶,让胶混在色内,下次再用时加些温水研开即可使用,它的颜色不变,尤其石要宿胶更好,即古人讲“绿欲碧胶必宿”。惟有石青用毕必须用开水出胶,否则颜色晦暗不鲜。
矾纸、生熟绢、泥金纸绢和扇面,虽然都属于熟性材料(生宣不刷胶矾的叫生纸,刷过胶矾的叫熟纸),使用时又各有差别。
矾纸有薄有厚多种(画工笔画最好用较薄的,既过稿清楚,又可利用纸背托色),初学画者用矾纸,既经济又好用。染色时水分要适当,染重了不易洗浅,倘用笔擦洗则易起毛。
生丝绢又名圆丝绢(未经加胶矾也未压磨过的绢,丝纹是圆的,故名圆丝绢,质地透明,虽不如矾绢好画,但效果好)。因为绢未加工有不易蘸墨和往背后漏色的缺点,补救的方法是:勾线时用笔先掭点肥皂再蘸墨就可以勾上墨了。漏色的缺点可以在打完底色后,在背后上一道矾水再托色就不会漏色了。
矾绢(又名彩边绢,是刷过胶矾加工压磨过的熟绢)质地光滑不易漏色,勾线之前也要用滑石粉干擦一遍(去绢上的油污),染色时要比在纸上多用些水,如染色过重了可以用笔洗,绢经得起洗刷不会起毛。绢背后托色也不会漏,比圆丝绢好用,但效果较差。
泥金纸,太光滑不易染色。比在纸上画要多染几遍,染一两遍就要上一道矾水再接着染,最后再进行分染。要用极软的羊毫染色,才不会把先上的色扫动。
扇面,既光滑又有折叠的条格,上色时要顺着条格逐渐染,存在折缝中的色要用笔吸干,方可染匀。倘勾的线和写的字不称心,可以用水笔蘸纸烟灰轻轻地洗,可以洗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