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墨人物画的当代嬗变

  • 发布时间: 2012/5/9 17:48:29
分享到:

  水墨人物画无疑是当今中国画坛最具活力而又备受关注的。一方面水墨画的历史地位,水墨为上的审美传统,以及水墨材料独特的表现力,使水墨画几乎成为中国画的代名词。水墨画的发展与突破代表着中国画的发展与突破,这就吸引了大批的有识之士从事水墨画的探索与创作。另一方面人物题材虽然在中国画的发展道路上成熟较早,但其后的发展反而不及山水和花鸟。人物画传统的积淀相对比较薄弱,这就使人物画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也使人们对于人物画的突破抱有更多的期望。

  过去的一个世纪是中国画走向当代的一个世纪,水墨人物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0世纪之初水墨人物虽然有各种门派,但也相对单纯,占主流的都是文人遣兴式的水墨写意,程式化的造型,书写性的用笔。自20世纪20年代新文化运动开始,中国画变革的呼声四起,传统的写意人物画虽然一直存在着,但占主流的却是以写实为手法、特征或旨归的水墨人物画。进入21世纪,随着传统与创新探讨的深入,随着中国与世界的交流日益加深,画家的眼光更为宽阔地投向世界和当代,写实人物画风则渐趋冷清,表现性语言的水墨人物画逐渐成为当下的主流。

  写意、写实到表现虽然只是水墨人物画表现手法的改变,但却是由思想观念的变化而引起,体现着艺术上的不同追求,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水墨人物画由传统向当代嬗变的脉络。

  一、写意

  写意是中国画千年发展过程中积淀的传统精华,是中国水墨画最具代表性的特征。写意在中国画中最初是与工笔相对的概念,逐渐演化为一种水墨精神,是中国画水墨画最为纯正的精神取向。传统的写意包含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方面“写”,是在用笔上对描摹的否定,和对“书写性”追求。也就是说它要求的不仅是对象的表现和抒情,而是进一步着意于用笔的“书写性”,因此笔墨语言便成为重要的审美内容;另一方面“意”,就是强调对主体和客体精神层面的追求,艺术要高于生活,“像”只有适当变形夸张才能更好的传情达意,同时因为“写”的介入“像”要适应笔势、契合笔意。综合起来看写意画的主要特征就是语言上的书性、放逸,造型上的意象、概括。

  唐以前的中国画主要是工笔画,线条匀细,没有“写”意,“画圣”吴道子行笔似莼菜条,流畅又顿挫,在用笔上应该具有较强的书法意味了。五代的石恪所作的《二祖调心图》用笔纵逸洒脱,面目精勾细点有如行书,衣袍疾行粗放又如狂草,人物造型奇崛夸张,情态妙合禅意,这应该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写意了。

  到了南宋,梁楷正是在石恪的基础上更为注重用笔与造型的契合,更为注重水墨晕彰,而使水墨写意人物画达到了新的高度。其后写意之风更是为文人画家所推崇和发展,使中国画走向一个全新的境地。

  写意对笔墨意趣的追求,正合于文人的戏笔遣兴。文人画家学识丰富,往往书法能力很强,但是造型能力有限,严谨的工笔非文人画家所强,抒情性的写意则是其所善。因此水墨写意受到文人画家极力抬举,大加提倡。随着文人成为中国画创作的主体,水墨画也就确立了其在中国画中的主导地位,成为了中国画艺术的主流,写意也就当之无愧的成为中国画的精神主体。

  在文人写意大行其道,造就中国水墨画独特与辉煌的同时,也造成了人物画的衰落。鉴于文人画家造型上的缺憾,和抒情达意的方便,他们在题材和内容的选择上更多的倾向于山水和花鸟,写意人物画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同时为了自身的地位,文人画家充分发挥理论上的发语优势,贬低造型严谨的工笔画,从事工笔人物画者被视为画工、匠人,地位低下,这就使得工笔人物画也未能得到很好的发展。人物画的发展与山水、花鸟画的繁荣昌盛不相匹配。

  二、写实

  在中国画的传统中并非没有写实的因子,隋唐五代的工笔人物,宋人的工笔画鸟都有着图真写实的追求,但是因为文人水墨画的兴盛及其对写意画风的推崇,写实因子未能得到很好的发扬。

  从西方引入的系统而科学的写实技术,使水墨人物画迅速的找到了表现现实的办法。写实制造的真实感,墨色形成的视觉冲击力,使写实水墨人物画拥有一股雄强之势,一扫传统水墨人物画低吟浅唱的萎靡。这种大气魄尤其善于表现重大历史和现实题材,在国家危亡,民族自信心受挫的当时很是影响,极具感染力和煽动性。图像造型真实可信,情感表达现实可感受的写实水墨人物画受到了广泛的欢迎。自身对现实的适应和所表现出的活力,加上传统写意人物画面对现实生活的尴尬,使写实水墨人物画逐步成为中国水墨人物画新的传统。但是传统文人画的影响毕竟根深蒂固,文人画的评判标准和欣赏习惯与写实绘画的评判标准和审美结构之间存在差异与对抗,加之水墨工具材料的活性与写实造型的限制之间存在矛盾,因此从写实与水墨结合一开始就受到一些批评和诟病,认为写实水墨人物画是不伦不类的水墨加素描,失去了笔墨风采,也不能尽善写实。

  三、表现

  在写实水墨人物画风渐冷的同时,表现型水墨人物画却在当今水墨人物画坛崭露头角并逐渐形成气候。表现型水墨追随的也是借鉴西方艺术的大潮,但它不再把目光集中在西方传统的科学写实,而是更为广泛的学习和借鉴西方当代绘画的形式和理念,将水墨先天的“表现性”作为基点,以独特的视角和个性化的水墨语言,表达自己对于当代社会的体验和感受。表现型水墨人物画,以水墨工具材料表现力的发挥为出发点,不再执着于对传统的“书写性”笔墨的追求,而是以更为丰富多样的“绘画性”代替或部分代替传统的“书写性”。

  尽管目前表现型水墨人物画的作品还不能说完美,在文化立足点和民族身份的问题上还存在争议,但是表现型水墨人物画能回归到绘画的本体的研究,回归到艺术本质的探寻,关注自我、关注生命、关注生活、关注文化、关注当代,以更广阔的视角展开探索,这对中国画的发展应该是十分有益的,我们对此应该予以充分的肯定。

  事实上当代对水墨人物画的探索是多方面展开的,除了贴近当代的表现型水墨人物画,也有回归传统的“新文人”人物画,还有走中间路线的写实水墨人物画。水墨人物画真正形成了中西并举、古今杂陈的多元格局。

  “新文人画”既是对传统文人画的反思与回归也是对写实人物画的反叛。画家们往往受过严格的写实造型训练,在造型上比古代文人画家更为游刃有余,他们在回归于传统文人写意画的审美追求和造型取向的同时,也一定程度地借鉴西方当代艺术的变形和构成因素,因此在绘画形式上更为丰富多样,对于中国画发展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

  写实水墨人物画有着人类最为直观和亲切的表达方式,材料的物性特点以及民族身份的要求,又在无限的加深这种难度。水墨写实人物画在讲究造型写实的同时,根据水墨材料的特性,结合传统“写”的笔墨技法,并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传统的审美习惯展开了自己的探索,有的以山水勾、勒、皴、擦之法将明暗素描融入水墨写实人物画;有的以写意花鸟笔法入水墨写实人物画,造型追求写实的同时讲究笔墨情趣;有的以速写之法入水墨写实人物画,造型写实但用笔有书写的流畅运动感,因而更具生动性。写实水墨与传统水墨人物画面貌迥异的同时保持了中国画气质,十分可贵,可以作为中国画当代发展的一员。

  “新文人画”、写实水墨画,表现型水墨画代表着当代水墨人物画的三个主要探索方向,虽然它们关注和追求各有不同,面貌上也大有差异,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基石,那就是对水墨材料本质上的“表现性”的认识。“新文人画”既然讲究笔墨情趣,表现语言自然具有先天的“表现性”;写实水墨画虽然以再现为旨归,但同时也对绘画性表达的有所追求,或对传统的“写”有所依托,不离不舍;表现型水墨的“表现性”更是多维度地展开,虽然当代水墨人物画的探索是多元的,但是他们在艺术语言的“表现性”上却达成了共识,因此可以说“表现”就是当代水墨人物画的集体语言。

  四、结语

  作为语言方式的“表现”是对水墨传统中“写”的继承、消解和分化,是以当代视角面对水墨而展开的各种语言探索的总结。从写意、写实、到表现,体现了水墨人物画观念和追求上的转变,是水墨人物画从传统向当代的嬗变。

  在探索的道路上历来都存在保守和创新之争,这是一个彰显个性而又能相互包容的时代,传统派不会因创新者的呐喊而消止,创新者也不会因传统派的固守而停驻。写意、写实、表现因“表现”的共性而获得了平衡,传统与创新的矛盾因共存而获得一定的相互谅解。传统文化的继承、中西文化的交互与当代文化的发展获得了共生,这就是艺术的百花齐放。

  水墨人物画当代的发展应该是在世界艺术共同发展和对话的平台上展开的,这就要求水墨人物画在继承传统强调民族性时,也要展现个性,锐意创新追求品质,不能蒙蔽在“民族的即世界的”的旗号下,成为古人的奴仆或赝品的制造者;在借鉴西方艺术之时,更应该立足自我,有感而发,不失原创。在多元的探索中,无论水墨怎样“表现”,只有对画面高品质的追求才是水墨人物画真正的希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