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国画为什么不要去学素描?是因为素描是理性绘画,而国画主要是感性绘画。两者不一个套路。
中西方绘画自明清以来就有交融了,但画史上,能将素描和国画结合起来的,只有一个郎世宁。
郎世宁画虽以国画为主,素描为辅,但与传统国画相较,也不是原汁原味,属于洋泾浜。如果不是他有很高的艺术驾驭能力,也是不伦不类的。
如今国画衰落,当是教育理念与方法不当所致。
学国画为什么又要有书法基础呢?
首先从使用工具上讲,国画与书法都用笔墨纸砚,更加接近,而与素描、与油画之工具相差甚远。
更重要的是,因为书画同源,书法是抽象的绘画。学画必在能书,方知用笔。
从书法起源来讲, 汉字有六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象形汉字本身就有很强的画面感,指事、会意、假借等汉字也有很丰富的想象力。
甲骨文,其本身就类似于简笔画。可见汉字本身即带有画意。
从书画创作角度讲,历代名画家,没有书法不好的。而且还有用书法笔法入绘画者。
赵孟頫有一首诗,很好地说明了绘画和书法的关联。
“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
”
画石头的笔法,主要是用墨的干枯,如同飞白书的笔法。飞白书是一种书体。画树木的笔法,主要是线条的变换,如同写籀书。籀是一种书体,即大篆。
竹子要画得好,要通永字八法。永字八法是指侧、勒、努、趯、策、掠、啄、磔,基本代表了书法的全部笔法。也就是说,要想竹子画得好,先要把书法写好。
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书画是同一回事,一个是形象的绘画,一个是抽象的绘画罢了。
书法是线条的艺术,主要表现为笔墨的变化,而国画是笔墨加色彩的变化,比书法多了一个色彩,所以学国画要有书法基础。
画竹竿如篆书,画竹枝如草书,画竹叶如楷书,画竹节如隶书。郭熙的树,文同、郑板桥的竹,温日观的葡萄,都是从书法中来的。
画石之轮廓、画树干,基本等同于书法之中锋用笔。绘画之皴擦点染,虽与书法不同,但笔力与书法相近。故书画并修,有事倍功半的效果。
另外,自元代文人画成为主流之后,诗书画并茂,绘画必须用书法来落款及题识,否则不完整。如果书法不过关,在画作上题字,所画再好,也形同废纸。
最后,书为心画,画更是心之表达。书画同是创作者性情、学识和情感的再现,即所谓“画乃吾自画,书乃吾自书”。
至此,书画功底便互相促进,相得益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