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书法论著叙略

  • 发布时间: 2012/5/9 10:37:09
分享到:

  《书经补遗》五卷。吕宗杰撰。吕宗杰,字志刚,乡贡进士,里籍事迹无考。此书篇首有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自序和刻书官牒,后有天台张顺祖跋,又有黄丕烈、孙毓修跋。五卷中第一卷执笔图,第二卷法书本象,第三卷书法总论,第四卷、第五卷博古体篆释。在第一卷中辑录有《唐太宗御制执笔图序》和摘录王羲之《笔势论十二章》,均为删削补缀而成。此卷上下文割裂,令人难于衔接连续。第二卷所辑陈绎曾《法书本象》,各种书体如大篆、小篆、汉隶、八分、楷书、真书、小楷、行书、草书、小草、章草、飞白等,均对“本象”做出注释,甚有见解。如楷书,注为:“动合楷法谓之楷书,执笔合法,筋骨血肉合法,平直圆方合法,偏旁分布合法,变化合法,方可谓之楷书。”真书注为:“真谨之书,亦谓隶书。十种隶书,此其一也。”“但逐字结束,不暇笔笔合法耳,其笔法粗率,而分间布白乃更严于楷书耳。”第三卷为吕宗杰自著的《书法总论》。在《书法总论》后分述有笔记、砚记、墨记、纸记。第四、五卷为《博古体篆释》,也为宗杰所作,大体采用韦续《五十六种书法》及《薛尚工钟鼎款识》诸书,罗列各种篆体达九十九种。

  《法书考》八卷。盛熙明撰。盛熙明,曲鲜(龟兹)人,后居豫章(江西),精通训诂,博学多闻,善书法,通六国书。元代至正四年(1344年)书成进御,藏于禁中。第一卷为书谱,分集评、辨古二目。前者承袭前代书评,后者列举古书古碑,详细分析,颇有见地。第二卷为字源,分梵音、华文二目。后者摘录许慎《说文解字·序》及张怀瓘《书断》。第三卷为笔法,分操执、挥运二目。所叙笔法多抄录前代论述,内容较为芜杂。第四卷为图诀,分八法、偏旁二目。第五卷为形势,分布置、肥脊二目。第六卷风神,分性情、迟速、方圆三目。第七卷为工用,分宗学、临摹、丹墨三目。第八卷为附录,分印章押署、跋尾二目。前有虞集、欧阳玄、揭傒斯三序,后有朱彝尊跋。

  《衍极并注》五卷。郑杓撰,刘有定注。郑杓字子经,福建罗源人。元代泰定(1324 1327年)中曾征聘为南安府教谕,精通文字学,擅作篆、隶。著有《书法流传图》、《学书次第之图》、《论题署书》、《论古文》等。该书各摘其篇首两字作为篇名,每卷一篇。卷一为至朴篇,概述汉字的缘起及其书体演变,并论及周、秦、汉、魏、晋、隋、唐至宋各代书法大家的特征、风格和艺术成就;卷二为书要篇,讲述书体流变、书迹、著名碑帖辨识、师承、法度、字之九德等;卷三为造书篇,论述书法的师法、笔法的邪正、字学诸书的品评、碑帖的真伪等;卷四为古学篇,叙述秦代至魏晋时期的书法理论体系,讲述题署刻石,品评晋唐以来历代书家的书法优劣及不足;卷五为天五篇,论述指、掌、腕、肘等执笔法及十几种碑帖全书。

  《字学新书摘抄》一卷。刘惟志撰。此书均为摘录古人论书之语,共分四目:一为六书,录取郑夹祭、虞伯生两家文章计三篇;二为六体,录取郑肯亭一家之语;三为书法,录取蔡邕等七家之文八篇;四为书评,录取郑子经等四家之文计八篇。其中仅《子经衍极》录全文,余皆为摘录。《四库提要》评其:“是编简略殊甚,其书名似先有《字学新书》,而惟志摘抄也。”余绍宋在《书画解题》中说:“经考证,有《古今集论字学新书》七卷,为刘惟志编,其书附有摘抄目录。”

  《翰林要诀》一卷。陈绎曾撰。陈绎曾(约1286 1345年),字伯敷,号小拙。处州(今浙江省丽水县)人。进士,官至国子助教。元代书法家,擅楷、草、篆三体。陈绎曾聪慧异常,前贤诗书多能成诵,著有《文说》、《文笔》、《行书小谱》等书。《翰林要诀》分为十二章,论述学书方法。第一章为执笔法,论述指法、腕法、手法及变法;第二章为血法,论述蹲、驻、提、捺、过、抢、衄各法;第三章为骨法,论述提、纵二法;第四章为筋法,论述藏、度之法;第五章为肉法,论述捺满、提飞写字法和用笔、墨、砚之法;第六章为平法,论述偃、仰、平、勒四法;第七章为直法,论述垂露、悬针、向、背、努、亻壹 六法;第八章为圆法,论述侧、联飞、烈火、曾头、其脚、啄、掠、撇、向撇、波、拔、逴、策、磔、挫、打、打勾、趯下、背抛、大背抛、挑、戈、勾裹、双包、双裹、平方、飞方各法并加注解;第九章为方法,论述八面、九宫、结构、均方等法;第十章为分布法,论述布方、映带、变换、体样、字间、行白、篇段诸法;第十一章为变法,论述情、气、形、势;第十二章为法书,介绍历代名家真行法帖。《翰林要诀》总结了各种书体的技法特点,进行了合理详实的归纳,并对学习书法的步骤、规律、方法做了极为详细的表述。

  《书法钩玄》四卷。苏霖撰。苏霖,字子启,江苏镇江人。生平事迹未详。此书参照并取材于唐代张彦远《法书要录》、宋代朱长文《墨池编》及宋代陈思《书苑菁华》编辑而成。苏霖的《书法钩玄》以摘录前人关于书学的精辟论述为主。第一卷录有扬雄《论书》、蔡邕《书说》,钟繇《论笔说》,卫夫人《笔阵图》,王右军《说书》及《论书》,白云先生《书诀》,王僧虔《笔意赞》,梁武帝萧衍《答陶隐居论书》,庾元威《论书》,释智果《心成颂》,唐太宗《论笔法》,虞世南《笔论》,欧阳询《八诀》、《付善奴诀》和《书三十六法》,褚遂良《论书》。第二卷录有孙过庭《书谱》,张怀瓘《用笔十法》、《论执笔》、《评书》、《十体书断》,李阳冰《论古篆》,徐浩《论书》,颜真卿《述张长史笔法》,蔡希综《法书论》,韩方明《授笔说》,李华《论书》,卢携《临池诀》,柳公权《笔谏》,林韫《拔镫序》,释亚栖《论书》,韦荣宗《论书》、《论执笔》,李煜《书述》。第三卷录有米元章《论书》,苏东坡《书说》,黄山谷《书说》,刘正夫《论书》,钱若冰《叙陆希声笔法》,朱文公《书字碑》,姜尧章《续书谱》,赵子固《论书法》、《论间架墙壁》。第四卷录有《翰林密论用笔法》,《翰林禁经永字八法三》,《永字八法译说》,《翰林粹言》,王僧虔《论书》,梁武帝萧衍《评书》,唐太宗《书王右军传后》,韩愈《送高闲上人序》,《唐人书》,吕总《续书评》,钮约《评书》,米芾《评书》和《又评书》,苏东坡《题六家书后》和《评书》,黄山谷《评书》,陈景之《评书》,朱文公《评书》,张南轩《评书》,倪文正《评书》,刘须溪《评书》。共65篇。此书编纂无一定体例,又不按时代为次。该书提要钩玄,便于初学。有元刊本、明刊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