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 赵孟頫 幽篁戴胜图
纸本设色 纵25.4厘米 横36.1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曾经和何加林聊到一个日本人,他是京都艺术大学古画复制专业的教授。我跟他聊天,听他说得很精彩,对我很有启发。他说单纯地复制古画很没有意思的,但和古代作品相融合是一种享受。
他复制古画的时候,从里面发现了很多新的东西。他说摹古不是那么简单的,照样把它临下来,里面非常有意思,他说得很陶醉,我觉得他得了“传移摹写”的法脉。好作品的确能够让人移情。
元 管道昇 墨竹图
纸本水墨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当时,我想到了曾经读到过的一段关于学琴的故事:老师对学生说我教不了你了,我去把我的老师请出来教你,然后把学生带到海边,老师就划着船出去请老师了。
第一天没有回来,第二天还是没有回来,到第三天的时候,学生开始出那种“移情”的状态,再弹琴的时候突然就开悟了,其实这种移情是古代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
传统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谜。用移情的方法去感知、去参求,是有可能契合的,这个方法很妙。所以,我当时读了有启发,因为道除了能够言说的,更有一种不能言说的东西,用“移”的方法来学习,真是我们古人的智慧啊。
「摹」
那么“摹”呢?“摹”就是传统感召之下的心摹手追,其实摹写的过程即是一个印证的过程,达到心手相印。学到的东西,时而习之,能有部分相契合,契合之处就是我们得到处,不亦乐乎。
元 赵雍 著色兰竹图
绢本设色 纵74.6厘米 横46.4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传移摹写”是学习中国画的心法。当你能够心摹手追,去感知和相呼应的时候,当你能够运用“传移摹写”的心法时,你的心也就自然流淌出来了。
「写」
中国画讲“用笔”一条是在各个画种里都没有涉及到的。这反映了中国画的高度。中国人讲究用笔是抓住了绘画的关键,是将开启画道之门的钥匙紧紧地抓在手里。而西方人对于用笔的理解只是停留在“笔触”的概念。
中国人认为画是因笔而成的,提出“骨法用笔”。对笔法的提出,这又是一个高度。中国人认为画画必须要懂得笔法,甚至认为画画是有笔顺的,就像写字那样是有笔顺的,一幅画的笔顺和气象代表了画家的生命气象,这是非常高妙的认识。
西方人很晚才认识到绘画“笔触”的美感,特别是印象派,但是还远没有达到我们古人的这种认知高度。而中国古人对画中气韵的认知就更高了。
承上所述,我认为,以“传移摹写”的方式去承接传统的气脉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