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怎么临摹 | “六法”散谈:何为传、移、摹、写

  • 发布时间: 2016/11/10 11:08:23
分享到:
陆抑非 课徒稿(竹)
如何来认识绘画?绘画到底是什么?虽然我一直在中国美院教学与绘画实践,我学画也差不多有近三十年的时间了,但好像学了很多东西,如技法、画史、画论,仍然不太明白。
这几年回过头来,回到最根本的问题:
绘画到底是什么?
中国画是怎么回事?
山水画是怎么回事?
学生们也经常问:
你怎么看中国画?
好的中国画有什么标准?
这些问题都是特别朴素的问题,但是有时候我们真的一下子还不知道怎么去回答。


前段时间,我给学生讲临摹,讲到六法里面的“传移摹写”,很有感触,觉得很多最朴素的问题在六法中的“传移摹写”已经说清楚了。 以前我只把“传移摹写”理解成临摹的概念,要学习绘画,中国人是从临摹开始的,临摹是学习绘画的捷径。说“传移摹写”就是临摹,没那么简单,应该有更深刻的含义在里面,以前没有留意到。 「传」 “传”的意味就很深刻,起初,我觉得“传”就是学习临本,其实不尽然,“传”应该是传统,形式上可能就是古画本,实际是其中传递的绘画之道。


元 钱选 八花图 纸本设色 纵29.4厘米 横333.9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传统是什么?是绘画规律,是品格,是认知,是古人与道的契合。什么东西能够流传下来?就是古人的真知灼见,或者说是对于山水的最根本的这个知见,这是我们后人应该“传”的。比如说六法中,“骨法用笔”是绘画的规律,是可以传的,“气韵生动”是“传”,六法是“传”。 「移」 古人“移”字用得好,奥妙无穷,“移”是移情,是方法,什么东西能够让你移情,因为这个传统太好了,“移”能让你真正地进入传统,与他相应,并得到他的传承。一说就觉得太妙了。


元 赵孟頫 幽篁戴胜图
纸本设色 纵25.4厘米 横36.1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曾经和何加林聊到一个日本人,他是京都艺术大学古画复制专业的教授。我跟他聊天,听他说得很精彩,对我很有启发。他说单纯地复制古画很没有意思的,但和古代作品相融合是一种享受。
他复制古画的时候,从里面发现了很多新的东西。他说摹古不是那么简单的,照样把它临下来,里面非常有意思,他说得很陶醉,我觉得他得了“传移摹写”的法脉。好作品的确能够让人移情。



元 管道昇 墨竹图 纸本水墨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当时,我想到了曾经读到过的一段关于学琴的故事:老师对学生说我教不了你了,我去把我的老师请出来教你,然后把学生带到海边,老师就划着船出去请老师了。 第一天没有回来,第二天还是没有回来,到第三天的时候,学生开始出那种“移情”的状态,再弹琴的时候突然就开悟了,其实这种移情是古代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 传统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谜。用移情的方法去感知、去参求,是有可能契合的,这个方法很妙。所以,我当时读了有启发,因为道除了能够言说的,更有一种不能言说的东西,用“移”的方法来学习,真是我们古人的智慧啊。 「摹」 那么“摹”呢?“摹”就是传统感召之下的心摹手追,其实摹写的过程即是一个印证的过程,达到心手相印。学到的东西,时而习之,能有部分相契合,契合之处就是我们得到处,不亦乐乎。



元 赵雍 著色兰竹图
绢本设色 纵74.6厘米 横46.4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传移摹写”是学习中国画的心法。当你能够心摹手追,去感知和相呼应的时候,当你能够运用“传移摹写”的心法时,你的心也就自然流淌出来了。
「写」
中国画讲“用笔”一条是在各个画种里都没有涉及到的。这反映了中国画的高度。中国人讲究用笔是抓住了绘画的关键,是将开启画道之门的钥匙紧紧地抓在手里。而西方人对于用笔的理解只是停留在“笔触”的概念。



中国人认为画是因笔而成的,提出“骨法用笔”。对笔法的提出,这又是一个高度。中国人认为画画必须要懂得笔法,甚至认为画画是有笔顺的,就像写字那样是有笔顺的,一幅画的笔顺和气象代表了画家的生命气象,这是非常高妙的认识。 西方人很晚才认识到绘画“笔触”的美感,特别是印象派,但是还远没有达到我们古人的这种认知高度。而中国古人对画中气韵的认知就更高了。 承上所述,我认为,以“传移摹写”的方式去承接传统的气脉很重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