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书法

  • 发布时间: 2015/8/14 20:48:38
分享到:

      书法在古代十分重要。一方面,书法与文字密不可分,在日常生活里应用极为广泛,上至朝章圣旨,下至账簿招牌,到处都能派上用场。《周礼》把古代的六种主要学问“礼、乐、射、御、书、数”合称为“六艺”,“书”便是其中的一种。汉代要做文书工作,必须通过一个叫“八体”的专业书法考试;唐代设立专门的书法学校——书学;明清两代的科举考试特别重视“楷法”。可以说,书法是古代最实用的学问之一。
   另一方面,诗、词、歌、赋(都属于今天所说的诗歌)在古代被认为是最高雅的文学,《论语》上说:“不学诗,无以言。”唐宋以来的文集,一般也总把诗歌编在前面;琴、棋、书、画,在古代则被认为是最高雅的艺术,大凡能跨入“才子”“才女”的行列,都必须至少精通上述四门艺术中的一门,书法毋庸置疑是其中最普遍的一门,无论是富家名门的碑匾,平头百姓的对联,还是文人学士的尺牍,到处都渗透着书法艺术。可以说,诗歌与书法是古代两门最流行的艺术(广义的艺术包括文学)。
   就上述意义而言,学习书法实际上就是继承一门古代最实用的学问和最流行的艺术。时过境迁,尽管今天这门学问、艺术已经不再实用、流行,基于上文所述的两点理由,它仍旧不失为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一把钥匙。我所谓“钥匙”,不单是指通过书体的演变,我们可以窥见中国文化的历史进程;透过书法的实际应用,我们可以窥见中国古代生活的某些侧面。更为重要的是,正如林语堂所说,“通过书法,中国的学者训练了自己对于各种美质的欣赏力,如线条上的刚劲、流畅、蕴蓄、精微、迅捷、优雅、雄壮、粗犷、谨严或洒脱,形式上的和谐、匀称、对比、平衡、长短、紧密,有时甚至是懒懒散散或参差不齐的美。这样,书法艺术给美学欣赏提供了一整套术语,我们可以把这些术语所代表的观念看做是中华民族美学观念的基础。”
  就个人而言,艺术是生活的一种必需调剂。即便是那些奔波忙碌,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劳苦大众,尽管不懂艺术,他们也需要艺术的调节,更何况那些有钱有闲的阶级!艺术的样式诚然五花八门,你可以选择一种乐器,也可以选择雕塑、绘画等等,但这些艺术对于器材的要求都比书法来得高。虽然上等的笔、墨、纸、砚也价值不菲,但就最低要求而言,书法无疑是最大众化的艺术。
   刚开始练习书法的时候,你很可能不大习惯操纵手中的毛笔,但是,随着熟练程度的提高,你逐渐能够通过点的粗细、方圆,线条的松紧、长短、刚柔、肥廋来表现个人的情趣,这时,你的内心一定愉悦异常;而且,当你能进而透过书法风格欣赏某些人生情趣的时候,你其实已经接受一种人格陶冶,并潜移默化地改造着自己的品格。这便是书法的魅力!
   如今,书法与文字的纽带正逐渐松弛,电脑打字正取代书法,成为文字传输的主要手段。相较于那些不挂靠于文字的音乐、绘画、戏曲等艺术样式而言,书法所受到的新兴科技的冲击可能是最强烈的。这即是说,书法的实用性正随着应用价值的削减而降低。再者,现代社会的分工日益细化,生活节奏日益加快,越来越多的人正逐渐丧失从事艺术生产所必需的闲情逸致,而沦落为单纯的艺术消费者。
   与此同时,艺术消费的需求则日益攀升,艺术市场也不断扩大。所有的传统艺术,不光是书法,都必须不断职业化和市场化,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开拓新的实用价值。例如,可以尝试将书法与工艺美术、影视艺术和广告艺术等进行结合。诚然,这些方面的进展,还有待于更多的研究与实践。无论如何,只要你愿意,你依然可以使用书法来表现个人的情趣,依然可以透过书法来玩味艺术的风格,依然可以借助书法来接受人格的陶冶。换句话说,书法的艺术价值是相对稳定的。至于那些有志成为专业人士的学习者,应该了解书法艺术的现代困境,看出书法必须走职业化和市场化的道路,相信书法会开拓出崭新的实用价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