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谈墨

  • 发布时间: 2013/6/2 11:51:56
分享到: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当然,书画家个人手上的功力也是很重要的,有了好的工具,如虎添翼,可以使作品锦上添花。下面我们谈谈墨锭。


    第一节:墨的使用
    一、液态墨与固态墨各自特点
    中高档墨汁前期制作原理与墨锭相同,不同在于和料后的制作过程,没有杵打,只有搅拌。同时会添加干燥防止剂与一些化学防腐剂,以确保墨汁呈液态以及防止胶的腐败。干燥防止剂会减缓胶质的凝结速度,故所含胶质不牢靠,遇水易再次晕开。让所含的胶质有容易再次被水溶解的特性,最终造成前后相叠的墨色层次不如墨锭来得厚实,不能实现水走墨留。近年看过一些国画展,发现不少画需要用白颜料,而不能实现在用墨时一次性留白,原因就是前面提到的不能实现墨留水走,而是水走墨也走。另外,化学防腐剂由于偏酸性,会影响纸张韧性,使之变脆,不利于纸张的长期保存,而且化学物质会使墨色长久后发灰,不黑。
    二、名家用墨
    大师黄宾虹墨法七种众所周知,但黄宾虹墨法首先是建立在对墨的苛刻选择之上的,他非佳墨一概不用。因黄宾虹生活在民国时期,墨质普遍不佳,满足不了自己的需要,故请其父亲在家乡开过一个制墨坊,恢复南唐李廷圭的古法制松烟墨。他外出画画时,别人研好的墨,也是不用的,他只用自己随身带的墨锭。
    张大千喜好用康熙时期吴天章墨,只要知道谁有,是一定要想法得到的。
    李可染苦于佳墨难得,故不得不用自己的画与故宫博物院的工作人员交换清早中期佳墨的残墨来用。
    1981年,李可染、吴作人、蒋兆和、李苦禅和黄胄,在苦于难觅佳墨的情况下,为了让画院、社会上未来有佳墨使用,推动了上海墨厂制作中国画研究院定版墨,也一时传为佳话。


    第二节:墨锭收藏
    一谈到墨锭,大家可能会有一个误区,认为贵,其实这比较片面。墨锭虽贵,但也十分耐用。如果不是写超大的字,一般勤奋的人一年也就用3-4两(古法16两制),普通人用2两就不错了。当然,这是普通墨锭。上佳品质的墨锭,也是价格比较高的,特别是还附加了文物价值的古墨。
    墨是手工产品,不同批次,存在品质上的差异,因此收藏墨时在选择墨品上也是个很重要的事情,以确保有足够的好墨可以使用。同时也要注意,制作优良的墨,久放后,墨与胶会更稳定,使用起来更佳,这也是很多人追求老墨的原因。不同墨家的墨,配方不同,在墨色上也各有千秋,因此,多试几家的墨,找到合适自己的墨非常重要,也可根据不同墨家墨的特点,运用到不同的创作中去,这全靠书画家们细心揣磨。

    一、明清墨收藏要点:
    1、明程君房墨可遇而不可求,由于被赋予了文物价值,其使用价值过于奢侈,故一般不用考虑。
    2、可多考虑文人商贾定制、市品墨、珍玩墨,这些往往墨色不错,价格相对便宜些,能够承受。
    3、清代汪近圣的墨质是绝佳的,曹素功与胡开文虽然名气大,但分支众多,反而选择上要谨慎。
    4、多关注詹大有乾行氏、小(少)竹氏,查二妙堂等,这些小墨庄虽小,但他们做事认真,往往也出佳品。
    5、松烟墨一直持续到民国,都还有好松出现,考虑到解放后鲜见好松烟,故民国时期的松烟还是可以收藏的。
    二、70-80年代的墨品收藏要点:
    谈到70-80年代的墨品,就只能谈到三大厂了。因有国家出口创汇政策扶持,70年代末、80年代初,上海墨厂、屯溪胡开文和歙县老胡开文在这段时间里确实制作了一些好墨。
    1、上海墨厂:是最早获得国家出口创汇支持的墨厂,期1975年—1980年之间所制墨品墨色为上墨的历史高点。这时期极具代表性的是101(又称五石漆烟),宜书宜画,其中出口版为首选,普通版次之。另有102(超贡烟)、103(贡烟)、104(顶烟)用于书法。70年代末,还出现了相当于101的特制油烟。
    1981年—1983年,这时期因由手工点烟过渡到机器点烟,国家也减少了对墨厂的支持,墨品品质有一定的下降。这时期墨品比较好的选择是“中国画研究院定版”、“日本书画院定版”,次之的是特制油烟。常规品种可以选择101和102,103和104就不用考虑了。
    1984年—1985年,墨品品质进一步下降。无论是这时期的画院定版,还是特油、101、102与80年代初都有一定差距。这时期,日本书画院基本停止了在上墨厂制作定版墨。
    1986年—1996年,及停产后-2000年初复产至今,尚未见上墨厂有佳墨产出,画院定版、特油、101和102都已沦为版子墨,属市场低档墨。
    2、屯溪胡开文墨厂:1973年,因囤有数万件清代模板而被树立为封资修典型的国营屯溪徽州墨厂终于复产。从70年代末开始,屯胡也得到国家支持,恢复了高档墨的生产。大约1977年-1983年,是屯胡佳墨频出的时期,因屯溪比上海落后,机器点烟要晚2-3年,因此手烟要比上海墨厂多延续几年,这时期的屯胡顶级产品超顶漆烟也供出口,同时还有低一个档次的超贡烟,反应也不错。
    大约1984年-1989年,屯胡超项漆烟开始走下坡路。80年代末曾研制出超细油烟的前身最高级油烟,但不太成功。90年代后超顶漆烟配料变更,开始沦为低档墨。1994年,新墨超细油烟研制成功,成为90年代墨业最大的亮点。1994年-1996年,大量的超细油烟供出口日、韩和东南亚,之后由于出口及国内需求的减少,超细油烟品质也出现变化,后期也沦为书法练习墨。
    3、歙县老胡开文稿墨厂:从70年代末开始,歙胡也得到国家支持,恢复了高档墨的生产。大约1977年-1983年,也是歙胡佳墨频出的年代。歙县也比上海落后,机器点烟实行得也较上墨厂晚2-3年,故手烟比上墨厂要多延续几年。这时期的歙胡顶级产品超漆烟也供出口,同期还有略高档次的桐油烟,反应也不错。1981年-1983年,歙胡还制作出了70-80年代三大厂的薄弱项——松烟墨,以供出口。
    1984年-1989年,也是歙胡超漆烟、桐油烟品质逐步下降的过程,但80年代中期,歙胡研制的古法油烟,曾经也是个小亮点。1986年江苏省国画院古法油烟定版“四明山庄”一度成为当时的佳墨。到80年代末,古法油烟基本上没落了。90年代,歙胡经历变更后,产量大增,只是制作的多是低档旅游纪念墨,此后再无佳墨出现。

    三、千禧年后新墨动向
    经历了90年代及2000年初期的低谷,2005年后随着中国传统文化重新受到重视以来,使用墨锭的人也越来越多,墨锭的制作也呈现出百花争艳的局面。这一时期,老厂屯胡2006年、2009年和2010年连续推出老版新制及特制墨,采用老法制作,品质尚佳。绩溪现素功艺粟斋也推出大量实用墨。万杵堂推出古法油烟深受中国美院很多老师的喜爱。遗风堂手工点漆烟,恢复漆烟制法,已有晚清遗风。郁文轩也在手点油烟上下了不少功夫,制作了不少好油烟,更值得一提的是在松烟上的成就,“玄玉”、“松滋”算是终结了多年来一直难求好松的局面。
    最后,期待这些墨庄不断改良,用时间来检验品质,最终制作出传世佳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