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书究竟是不是学书法的必由之路?_中远博学书画教育

  • 发布时间: 2012/5/8 15:21:49
分享到:
      “写楷书的书法家为什么越来越少?”“楷书究竟是不是学书法的必由之路?”《海上楷书邀请展》定于明天在静安区文化馆开幕,展出翁同龢、李瑞清、弘一法师、沈尹默、赵冷月、高式熊、刘小晴等人的近百幅作品。该展也引起了沪上书法界久违的学术争论。

  突破有难度

  书法家徐铁君对记者说,如今写楷书的书法家越来越少,书法大展上楷书所占比例往往只占二十分之一,甚至三十分之一,书法家大多青睐草书、行书。现在全国各地举办的书法大展中,以楷书为专题的从来没有过。书法家田文蕙认为,同道们疏远楷书的原因是,古人已经将楷书写到了极致。楷书展要出好作品不容易。再说楷书创新非常难,是“绑着脚跳高”。

  静安书画院院长宣家鑫指出,现在很多人字写得不好,关键是楷书没写好。楷书就像是健美表演,凭的是真功夫,无法掩饰,好不好一目了然。如今社会节奏快,人们急功近利,写楷书吃力不讨好,所以写的人就少了。写楷书要先“打”进去,最后才能谈“打”出来,出自己的面貌。要掌握法度,才能突破。

  不该受束缚

  然而,书画家韩煜却针对此论唱了反调。他说:“我反对法度,楷书虽然要讲一点法度,但写楷书不能太专。人的一生追求、探索艺术的时间有限,怎可能数十年工夫都用在‘打进去’(惟妙惟肖地模仿某种古代书法风格和法度)上?然后又要你再以非凡的功夫和智慧‘打出来’(即不像前人已有的书法风格)。这是教书匠骗人的!我认为一开始就要重视自己的面孔!王羲之的书法风格是怎样形成的?他的追摹者,譬如他的七世孙智永一生都在临摹王羲之的书法,他是打进去了,但打得出来吗?‘打进去’的误导,‘搭进去’了无数书法艺术探索者毕生的光阴和心血。楷书要创新,首先不能迷失自我。要让古人帖适应我,而不要让我适应古人帖。”

  书法家和评论家郭舒权更是一语惊人:从书体发展史上看,是先有行书再有楷书,因此,从学习书法的角度来说,并不一定要先学楷书才学行草。现在的楷书教育法对小朋友有束缚作用。但他同时又认为,电脑时代其实给楷书创造了一个艺术上的巨大空间。我们完全可以大胆地为传统楷书开拓出更广阔的新天地。电脑盛行的时代,我们推动楷书的学习和创作,绝不该仅仅是被动地保留一种书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