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凭这6点,孙过庭便是伟大!

  • 发布时间: 2018/2/28 10:20:18
分享到:

孙过庭(646~691),唐代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名虔礼,以字行。吴郡富阳(今浙江富阳)人,一作陈留(今河南开封)人。著《书谱》2卷,已佚。今存《书谱序》,分溯源流、辨书体、评名迹、述笔法、诫学者、伤知音6部分,文思缜密,言简意深,在古代书法理论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中许多论点,如学书三阶段、创作中的五乖五合等,至今仍有意义。有墨迹《书谱》传世。


孙过庭的书法理论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也有很多书法家给予肯定和推崇,今天我们就根据他的理论,通过六点来说明他的书法理论的历史价值:

关于发展性

孙过庭用发展的眼光,从书体发展的大形势来评说四家的优劣(这四家指的是张芝、钟繇、王羲之、王献之)。“彼之四贤,古今特绝;而今不逮古,古质而今妍”。对于今不逮古,孙过庭是不赞同的,也反对抱守残缺、食古不化。孙过庭论书不拘泥于古法而追求美感的倾向,本人风格以妍美居多,孙过庭主张王羲之胜过王献之,对于子敬说自己胜过王羲之的说法深表不满,当然这种说法肯定也受到了唐太宗推崇王羲之态度的影响。


关于书体的论述

他的书论中强调辩体,指出各种书体的用途,特征和规律的区别。如:隶书欲精而密,篆书尚婉而通、草书贵在流畅等,这些相容比喻都说出了各种书体的基本核心准则。另外,他好主张融会贯通,重视各种书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比如:写草书者,不兼通楷书,写楷书者,不兼通草书,都是说不通的。(这些书法现代书法家们也应该注意,并且努力实现这些准则,是有一定的意义的)。

关于书家的论述

他指出了书家性情与创作之间的关系,比如说到王羲之:王羲之在写《乐毅论》的时候,心情不是很好,写《兰亭序》的时候就是思绪飘逸,神采飞扬。写《黄庭经》时,就是心情愉悦,思想空灵。他不仅论述了人的性格与书风的关系,还重视习性与书法的关系。还说到了关于对书法初学者的告诫:初学者,要追求平正,这也是规矩的认知阶段,既然是追求平正,就不要去追求险峻,这是不切合实际的。“人书俱老”也是孙过庭的批评标准,也成为后代书论中常用的批评词语。


关于创作的论述

关于创作,他说的是作者的精神和情感是主观方面的因素,还有作书时的外部环境条件,还有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偶然作书,这个属于即兴创作的范畴。知识古代没有这一词语说明而已。

关于书法风格的论述

孙过庭谈书法风格的论述主要追求和谐自然中庸的美,主张融合各类风格,博取众家之长。主张作品有变化,更需要有统一。达到相互协调的程度,这些都表明了他以中和为上的审美取向。


关于书法批评的论述

他提倡书法批评中独立思考的精神,他认为评论书法要有不为时尚所囿的精神(就是不要被局限的意思)。其次他说,书法批评要实用,不做虚浮和空洞及玄幻莫测的评论(意思是要有切中要害的批评和指点,不要一味的形容一个人的书法好坏),他对魏晋以来各书家的赞美评论非常不满,觉得他们的评论都是说一些大家能看到的,不合实际的评论,而更深层次的批评并没有达到,这样是不能让人进步的,更会影响后世的学习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