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体是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创作的一种楷书字体,其特点是方圆兼施,以方为主,点画劲挺,笔力凝聚。既欹侧险峻,又严谨工整。欹侧中保持稳健,紧凑中不失疏朗。
很多人学习楷书都学欧阳询,但同时大家也知道,欧体也最难。不少人练了很多年,收效甚微,虽有形,却无神,驴唇不对马嘴,看了自己写的字,都想给自己俩耳光,恨自己不争气。那么,怎样才能避免这种现象呢?
郭世平教授书法演示:欧阳询楷书《化度寺碑》
欧字法度森严,字存隶意,字形偏长,这些显著的特点与其它基本技法姑且不谈,以下我说说几个我们最容易忽视的方面。
1、用笔误区
欧字用笔以方为主,但临习时不可一味的将各个笔画的起收笔都作刀切处理,过分追求棱角,要注意方圆结合。圆处用“揉笔”处理,会取得较好的效果。“揉笔”--如同在疼痛处作圈形按摩。以横为例,收笔时轻顿之后,毛笔轻轻提起,但不离开纸,朝着回锋的方向作圈形运动,尔后回锋收笔。动作虽小,却能表现出方中带圆的形态。其它如竖画的收笔处、横折的折处、取法于隶的竖弯钩的收笔处等,都带有圆意,都可用“揉笔”。
注意细微的粗细变化。初临欧字,便可观察出笔画的轻重变化,诸如横、竖的两头重,中间轻等,但细察之则变化多端。比如垂露竖:一种是两头重,中间轻,在字中多有顶梁柱的作用,如“中”字等;还有一种是起笔轻,行笔较细,收笔重,常用于字中有多个长竖,如“涧”,“国”字的左竖等,力求多变。
“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仔细观察,细处着眼,写出细微变化,才能让笔画活灵活现起来。
九成宫醴泉铭
2、取势误区
有的习字者,写完一笔,停下来看一笔,再写下一笔,将一个个笔画“摆”在纸上,失去了内在联系,这就失去了笔势。所谓“势”,就是笔画在运动中所形成的相互之间的关系,了解了这个关系,才能和谐统一,气息贯通,不然,笔画就会成为一个个符号,所以古人说:“必先识势,乃可加工”。以“其”字的下面两点为例,左边一点向右上方出锋,以便接着写右边的一点,而右边的一点带笔向左下出锋,以便接着写下一个字。再如“三点水”旁,第一点收笔后奔向第二点,第二点又同样奔向第三点,所以前两点都是向下俯势,收笔出锋也都向下,而第三点写完后的奔赴方向是右边的笔画,所以有上仰之势,其出锋也带笔向上。另外,在横画中,斜度大的,收笔较重,反之,则轻等等,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明白了这些,笔画的俯仰,顿笔的轻重,出锋的方向等就不会是盲目的,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了。而笔势又与节奏,韵律关系紧密,每一笔都有快有慢,如起笔蹲驻蓄势时稍慢,行笔加快,收笔护尾略减慢,但较起笔略快,因为它既是一笔的结束又是下一笔的即将开始,就这样快慢,轻重,字字反复着。在用笔正确的前提下,如能做到每笔呼应,连贯,字便有了活力。
3、结体误区
要收得住,但还要放得开。欧字的确中宫紧收,工整严谨,但也须有“疏可走马”之处,临习时要注意比例的安排,敢于伸展,如“九”,“成”二字的钩画,极力放开,对比强烈,不能写得缩手缩脚。
字字有“险”处。千万不可将欧字写得过于“平”,“均”。横画很少有水平的,上斜得厉害,但通过其他的笔画又化险为夷,如“怀”字,靠最后的长点求平衡。打破常规的处理,让该居中的偏侧,如“宫”的第一点,“千”的中竖等;应错开的却对齐,如:“长”的两竖等。看似平整的楷书,通过“险”的结体变化,使欧字有了各种各样的姿态。
虚实要得当。欧字中一些衔接的地方,诸如“雨”,“门”等字的方框,其左上角或内部不能“焊死”,要留有空隙,与室必有门窗一般,取透气之意,避免沉闷。
当然,以上强调的几点,都必须要先有纯熟的基本功,但这也只是解决了技术性的问题,还需要在品德修养、意境构思诸方面下功夫,才能表现出神采,“字外功”的道理就在于此。
郭世平教授书法演示:欧阳询虞恭公碑
学习欧体楷书之良方
一忌心浮气躁。
楷书讲究端正标准规范,欧楷尤甚,其对笔划精致准确程度的要求,使的书写者必须平心静气、全身心的投入,一丝不苟的去书写,心理稍有波动,动作就会变型,笔划就达不到精美的要求。习欧的人多有这种感觉,在每天早上或者晚上或者某一时间,心无旁骛时,能把写字的状态调整的很好,字能临的很到位,而在情绪波动、心有杂念时,则状态下滑,越写越烦,越临越不象。如果说书法能够表情达意的话,那么欧楷表达的应该是泊淡镇定、静雅和缓的心境,心浮气躁根本就写不好欧楷。 -
二忌骄傲自满
“朝学执笔,暮已自夸”是学书人、习欧人的大忌。学无止境、"书海无涯",书法就象那费尽千辛万苦才攀到山顶后看到的山后的那一片汪洋大海,我们绝大多数习欧者就如同还处在山脚下的攀登者,距顶峰尚有十万八千里,连大海的影子还没有看到呢,需要你付出终生的精力去攀爬、去竞渡,容不得有半点骄傲懈怠,你也没有理由自大自满。虚怀明志、奋力攀登,才是正理,才有可能到达成功的顶峰,才有可能接近理想的彼岸。田老师的欧楷水平都达到了被誉为中国第一的程度了,尚且虚心好学,日练不缀,更何况我们这些初学者呢! -
三忌浅偿辄止。
做好任何事情都需要执着和坚持,遇难退缩、浅偿辄止难能成功,学习欧楷也是如此。有的欧楷爱好者,尽管也在好好临贴,一遍二遍临不象,等到第三遍临象了,就认为自己把这个字学会了、学好了,马上改临别的字。结果就导致出现一种情况:明明这些字临贴时写的不错,可一写完整的作品,马上都不会写了,功夫浅薄的毛病立即显现。因此说,习欧的朋友一定要树立磨穿铁砚的精神,对每个字要不烦其厌的临,成百上千遍的写,直到达到了然于心、了然与手,“心忘于手,手忘于书”的熟练程度,从而写多遍都能与字贴十分相象。这是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看似慢,实则收效快。 -
四忌一曝十寒。
许多跟田老师学习欧楷的朋友都有这种感受,一旦喜欢上欧楷,就象抽大烟上了瘾,欲罢不能,使写字成为一种全身心付出的爱好,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天不拿笔写一会字,手就痒,就感觉不自在,有这种状态是学好欧楷的最基本的前提。而有的人则就是把写字当成一种“活计”了,想起来就写几笔,想不起来就让毛笔多少天都闲在那儿睡大觉,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刚刚取得点进步,就撂荒了。进一步,再退一步,总是原地踏步走,几时才能到达成功的顶峰啊! -
五忌嫉贤妒能。
学习欧楷不仅要向字贴学,也要向水平高的人学,学习人家的好经验、好方法,拿来为我所用,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书写能力。嫉贤妨能、恶语相向不会对别人有任何影响,反而只能扰乱自己的心态,使自己总是处在一种愤懑、忌恨情绪中,根本不可能静下心来好好练字。所以说,习欧者,要有见贤思齐、虚心好学的意识和品格,尊师重教、尊贤敬能,虚心向水平高的人学、向其他同道学,不断汲取营养,提高自身的书法水平。 -
六忌见异思迁。
学书不专一,流行什么学什么,认为什么好就学什么,今天学这个体,明天学那个体,结果什么都会一点,什么都不精,样样懂、样样松,到头来一事无成。我们好多爱好书法的朋友学了几年、十年、乃至几十年书法,仍没有什么大的出色,就是缘于学书不专一,把精力和时间都分散了,那一种书体都没有学精学透就半路改道,改来改去,总是半瓶醋。习欧者,认准一个目标就要坚持下去,要有咬住青山不放松的毅力,精中集力,下苦功把欧楷的弄通学会,把精华学到手。 -
七忌粗枝大叶。
欧楷作为典型的“工楷”,对笔划结构要求相当严格,两位田老师把欧楷研习到了精细入微的程度,何处该实接、何处该虚接,那笔粗,那笔细,何处宽、何处窄,研究的相当到位,非常有分寸。比如,为数不少的习欧者认为“书”字中的诸横间距相等,而蕴章老师在《欧楷解析》提出,“书”的第一横与第二横的间距就是要相对比其他横的间距宽一些,古碑贴是这样写的,这样写看起来才舒服。英章老师在五届特训班上对“折”笔在三种情况下的不同写法做出了详细的阐述,其探索的细致程度真是令人叹服。如果不是老师提醒,许多人临贴不会注意到这些细微的地方。平时大大咧咧的,临贴时总是照葫芦划瓢,认为差不多就行了,那是不可能学好欧楷的。“细节决定成败”,雪松、夏梁等高手写字时,特别重视细微之处,有时候为了把笔划写出尖,使出了“细钱穿针眼”的精细劲,只有这样,他们的字才显得与众不同,才显得格外有精气神。 -
八忌急于求成。
书法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具体到其技法上,也是一门相当费时间、吃功夫的技艺,欧楷尤其如此,需要习之者不仅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而且要有渊博的学养,没有十几年、几十年的功夫,不可能成功。正所谓“三年画十年字”,书法的本质特性决定了学习者不可能在短时间里取得成功。那些学书两三年就成为书法家的人,不过是欺世盗名罢了。习欧者一定要耐得住寂寞,顶住各种诱惑,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决不能还没学会走就想跑,还没有掌握欧楷最基本的东西,就想去创新。应把写好欧楷作为毕生的追求,通过十几年、几十年如一日的刻苦学习和磨练,使对欧楷的认识和书写技能达到足够量的积累,实现质的飞跃。 -
九忌枉自菲薄。
有的学欧的朋友一时间进步不大,便要么认为自己年龄大,功夫浅,不可能有成效;要么认为自己手笨心粗悟性差,不适合学书法,在这些意识的驱使下,逐渐失去对书法的爱好,逐渐放弃学习欧楷,其实这是完全错误的。首先,学书不论年龄,尽管我们也提倡书法从娃娃抓起,但是那是为了更好的普及书法知识,提高全社会的书法水平,并不是说岁数大了就不可以学书法,就不可以学好欧楷,就不可能成功。林散之四十岁才学草书,七十多岁才誉满天下成为一代“草圣”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每位学欧人都要从最基本的笔划开始学起,都要经历一段较长时间的低迷彷徨的酝酿起初期。书法靠的是勤学苦练,尽管习书人有悟性高低之别,但是没有天才与蠢材之分。书法上没有天才,人人机会平等,起点都一样高,每位习欧人完全应该树立自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学好欧楷,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取得满意的成果。 -
十忌内向封闭。
书法需要交流,需要别人指点迷津,给你纠正错误,如果只是自己埋头练,往往受认识水平、欣赏能力所限,察觉不出自己的偏颇之处,而且还会因为一直按错误的方法去写,不断巩固自己的错误。如果不去跟别人交流,也学不到别人的好经验、好方法,徒增加许多自己摸索的时间,额外耗费许多精力,进步也就不会很快。所以说,我们习欧者应该多参加一些笔会,多参与一些书法研讨活动,“三人行其必有我师”,通过交流,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促进书艺的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