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颂不仅是一个书法艺术的瑰宝,更是一个后人学习书法的典范。学习书法,就应该从历史上优秀的经典作品上下功夫。下面简要分析一下石门颂基本艺术特点。
郭世平教授书法演示:《石门颂》书法演示
1. “矛”与“盾”
书法艺术的核心,就是哲学观点的应运。一幅成功的作品,应当有“制造矛盾、解决矛盾、和谐统一”的思想。石门颂中对这一观点运用到了极点,表现出了强大的哲学艺术思想,成功地利用这些哲学观点,深刻解决了书法中的诸多问题,进而才有“恣肆、奇态、拙朴、浑厚、超逸、浪漫、气象万千”的宏章。
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观点,凡是矛盾的事物,都是对立的。就书法中而言,一个字的大小、长短、宽窄,墨的干、湿、浓、淡、润,笔划的长短、粗细,角度的大小、方圆,等等,都是矛盾的两面性,利用好这些矛盾,就可以使整个作品更有说服力。
下面这些字的笔划都有长短、粗细、向背、高低、疏密、正斜的对比,体现了矛盾的各种观点。
2. “险”与“正”
在石门颂中,有很多这样的对立关系,有的是一个字内部本身的对立,还有的是字与字的对立,比如上一个字险,下一个字有可能就正。这种情况是说明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让作品更加有可读性、更加精彩、更加富有活力。
郭世平教授书法演示:《张景碑》书法讲座
如:易。上半部平正,而下面的三撇制造了险急,像小溪又像江河奔腾。患,上半部收、正、紧,而心字的最后一笔,放、险,超出重心的近一半,但整个字稳如泰山。纪,一正一险,高低错落,完美搭配,不失散乱失衡,也不呆板。
3. “张”与“合”
这种关系的运用,在石门颂中比比皆是,就像石门旁褒河水的汹涌澎湃与秦岭的庄严巍峨一样,形成显明对比,这些自然环境与龙门中的文字碑刻就像上天赐予了人类特有的宝藏,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字中开张的笔划恰似褒河水,十分灵动、秀美;而同一字中的其他部分,则中宫严谨,就像秦岭高山肃穆静谧。
如:为,一长撇打破了所有的沉寂与安宁,给整个字营造了飘逸和稳重。司,上半部收合,下半部开张,形成一个无限延伸的钝角形状,给人以博大胸怀之感。而,上紧下疏,像翩翩起舞之鹤,有欢快愉悦之说。
郭世平教授书法演示:《熹平石碑》书法示范
三、基本笔法
1、“丶”的写法
在石门颂中,点的写法,根据字的结体不同,有很多不同运用之处。
这些点,有的是传统的写法,有的用横划来代替,还有的点用几乎90度的折笔写出,这样的特点是其他碑贴中所没有的,也是“隶中草书”的明显特点。
如下面的字:
传统点的写法,如:庶、乾、宁等。
写成横划的点,这种写法,让字型稳固的字更加牢固,它在整个篇幅中起到一个调节作用,也就是说,让恣肆的更放纵,让憨实的更敦厚。如:主、帝、商等。
飘逸是石门的一大特点,也是她区别于传统隶书的明显标志。在石门颂中,书写者为了增加隶书的灵动感,对书写的笔划作了大胆的处理,这样的好处正好成就了“隶中草书”。
点的另一用写法,即点用90度的折笔的写法,对于这类字的处理是石门的高明之处,本因字形敦稳,利用90度的折笔的写法,打破了死板,出现了字的动感,符合石门的整体风格。如:
2、“辶”的写法
辶,是石门中的又一个重要风格,每一个字的重心很稳,中宫紧收,但辶的最后一捺写的很夸张,占整个字结构比例的三分之一,让字显得活泼、明快。这样看来,尽管最后一捺很长,但不显得多余,反而更似水上舟、云中鹤。如:道、遣、造、遗等字。
3、“宀”的写法
宀,两边用长竖,沿用了篆书的写法,将下面的部分包裹起来,使字显得敦实、稳重。如:
守、字、寒等。
4、“氵”的写法
一般情况下,石门颂中对“氵”的写法,使用了一个三角形的构图,和右半边的长方形形成了两个几何图形,
它们的组合,既有三角开的飘逸动感,又有长方形的稳固敦实,把石门的特点显露地淋漓尽致。这类字,如果不采用此种写法,将会把字写“死”、呆板。如:清、凉、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