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书法,这些才是重中之重!

  • 发布时间: 2017/12/14 10:02:12
分享到:



一、先学做人 后学书法
           
学养是做艺长足发展的基础,没有强大的理论基础做后盾,所谓的“至高艺术境界”只能是空中楼阁,势必也将影响艺术的纵深发展;艺高人胆大,品高艺自远,为人为书为艺当表里如一、谦逊渐进。尽管我们看蔡京书法多妙,看汪精卫书法功底多深厚。再牢固的功底,都逃不出历史的审视。这是没办法的事情,中国人价值观就是这样。


郭世平书法每日一学之行草中堂-翰墨归真


二、眼和手 要同步
眼界高者,动手能力未必强;实际动手能力强的,眼界也未必高;眼是洞察鉴赏艺术的载体,手是具体的操纵者,只有看得多,眼才会分明;只要多看好作品,眼界自然高。常临常新,熟能生巧,若能眼手合一,则可心手两畅。


郭世平书法每日一学之行书小品-我之树


三、学和练 要统一
练是简单的去写,是在有意的去重复与模仿;学是将古今中外、天南海北的东西,有意识的去学而据为己有;练是注重数量,学是注重质量,练而不学则是不断重复自己,学而不练则不能渐臻佳境。以学促练,以练固学,则日进也。然学则学其上,否则焉得其中。



四、书论 是在实践中产生
可以没有理论,但不可无技法。技法是实际操作中的感悟与应用,技法的提炼与升华就形成了理论,理论又反作用于技法。有了实际的技法操作过程,理论自在其中并将引导技法操作,技近乎道也。



郭世平书法每日一学之行草横幅-吾心似鹤


五、草书与正书 并不矛盾
两者皆畅其意、达其情,各恃己长。学草未必先学正书,学正书未必影响草书发展,两者实际吻合相承,只是所处阶段不一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书之初,正草皆可。

六、继承再创新 两手都要硬
继承重在借鉴重复古人,创新贵能变通古法。无继承则字不入古,无创新则僚为书徒;继承与创新实浑然一体,有如天与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刻意追求偏激单一,犹如自然中不是洪涝即是干沽无雨。


七、形神不脱离
形为神之基,神为形之聚。形寓神意,神散形内;无形自然无神,有形神自在其中;只求神似而无形,则如魂不附体。形神兼备,则华彩通达,气象万千。

八、没有专,哪有博
先博后专或先专后博,两者皆有,惟途径不一罢了。专入一家而后博与博采众长而后专效果虽同,然感悟过程截然不一。没错,为艺当博,然,学海无涯,人生苦短,精力有限,窃以为当先专,而后集大成。


九、笔墨之协调
“好字不择笔”未必全对。笔不同书写效果也不一样,硬毫易呈爽劲之姿,软毫常现浑厚之态,长短大小各不相同,初学者益用硬毫或兼毫,易于把握,便于操作。笔当常写常洗,遂常用常新,五性常在;墨分五色,然常用黑、灰二色,适量加水为墨水,宜书;过量加水为水墨,宜画。宿墨易涨,故创作当用新墨,练习新宿俱可。

十、快和慢,情感到位方灿烂
“快”、“慢”都与“情”有关,只是感情控制程度不同而已。一味快则爽劲然笔画易流而显内涵不足,一味慢则庸滞然笔画厚重而缺意外之彩。当时快时慢,圆润相间,虚实对照,则佳作当现。

以上10个方面,千万要协调和统一好。它们相辅相成,以辩证角度,分解书法诸多难点,有效帮助我们理解书法实践和理论的关系,全明白了,对于我们系统提升书法认知我认为是非常具有很好参考价值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