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有四“趣”,你可知“趣”!

  • 发布时间: 2017/11/21 10:30:32
分享到:



书法是通过点线结合而形成的一门线条艺术,也是技法、结构等与人格思想、精神意趣紧密结合的艺术,能把人的素养、性情、功力等通过作品表达出来,折射出作者特有的意趣。意趣包含意味、情趣、思想、旨趣等多方面的意蕴。这样,徜徉于由点线构成的书法艺术境界里,就能感悟作者的情感,品味作品的功力,也引起我们对美的无限遐想。书法艺术主要有以下几趣: 

天趣 这是指一种自然天成之趣。书贵自然,中国书法讲究天人合一,师法自然。东汉蔡邕说:“书者,散也。欲书,先散诸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此处所说的“散诸怀抱,任情恣性”,指的就是这种天人合一的“天趣”。如仿童体,乍看好似歪歪斜斜,体态稚气十足;实则笔力内道,鹤发童颜,妙出天成,童趣盎然。如摩崖石门铭、鹤瘗铭刻石、清代郑板桥的字等,皆寓此天趣。





拙趣 这是指笔法、体态祛熟趋生,浑穆朴实,高古典雅,大巧若拙,这就是书法中特有的古拙美,或曰拙趣。这种拙趣多见于甲骨、金文、隶、章草,楷书、草书、篆书、行书中也不乏古拙者。颜真卿的晚年力作《颜氏家庙碑》,结体宽舒伟岸,外密中疏,用笔丰腴苍劲,寓巧于拙,给人以宽博古拙之感。王宠是明代著名书法家,擅长楷、行、草各种字体。他的书法风格以“拙趣”、“古雅”为主,其个性化书风开创了明代书风的先河,尤其对晚明书风的转变开启了新的途径。其他如钟繇的楷书、陆机平复帖、康有为的书法等皆呈现拙趣。






媚趣媚趣与拙趣相反。它崇向园柔俏丽,俊秀多姿,给人以妩媚之美,或称秀美,娇美。王献之的楷书用笔秀媚飘洒,风流俊美。《晋书·王献之传》云“献之骨力远不及父而颇有媚趣”;南朝·宋时的羊欣亦云:献之“骨气不及父而媚趣过之”。王献之之后,书法中的媚趣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元代更为鲜明突出。这是因为当时“古质而今妍,数之常也;爱妍而薄质,人之情也。”这里应注意的是,书法中的媚趣以不施脂粉,清新俊秀为美,切忌结体柔软无骨,流而媚俗。




雅趣 这是指高雅清秀,飘逸出闲。前人称晋代卫铄( 卫夫人)的书法“婉然芳树,穆若清风”,即蕴此雅趣。王羲之早年向卫烁学钟繇派的书法,后来兼博众法,自成一家,所书奇而正,雄而逸,健而美,把雅趣发挥到了极致。明代董其昌的作品运笔闲适,字形稍具斜势,笔画肥瘦适中,结构疏朗,字迹清丽,他写的《孝经》堪称雅趣书法的经典之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