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千年以来人类生生不息的劳作活动在不同的地域环境中持续着,不同的民族文化也就生成于这一房屋性的劳作中,这本身就侃得这一文化带有很强的生命基因。这就是任何一个已往时期的文化,都不但作为一种历史成果受到后人的仰慕与赞叹,而且总会以这样那样的形式对后来文化产生必不可免的影响的根本原因之所在。人类的早期文化所具有的那种极大的可塑性和启发性,更给现代人构成了一个驰骋想象的大而广的心理究竟。受过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洗礼的当代人对远古文化产生强烈的兴趣以至于形成一种潮流,这是一种进步的文化现象。人们用新的思维方式和科学方法重新正视传统文化,这也正是对传统文化精华的真正意义上的肯定和发扬光大。我认为当代学者和艺术家们对传统文化的消化吸收是一个良性消化吸收过程,这无疑是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与当今时代的特殊需求所赋予他们的一种使命,当然,还需要我们的学者和艺术家经过主动积极的努力,才有可能产生满意的结果,这是一项极为复杂,难度很大的意识工程。正是在这种文化氛围之中,七十年代中期至八十年代中期,中国先后出现了全国性的“书法热”、“美学热”、“手稿热”、“方法论热”和“文化热”。与此同时,一些学者、专家,对中国古代书法美学和控当代的书法思潮开始了认真地、系统地研究,从而开创了书法艺术研究前所未有的生动活跃,富有生机的局面,使书法艺术按其自身的规律,朝着高层次的方向发展。
竹木简书是我国传世最早的墨迹之一,随着我国考古事业的发展,大量竹木简书相继出土,使我们在书法领域中,可以脱出“碑”、“帖”的窠臼,冲破魏晋唐人的蕃篱,为现代人发现一个新的艺术世界。它们日渐引起广大学者、专家、书法艺术家的重视,其审美价值被更多的人所认识,受其影响的作品也不时见于各种书展和有关报刊杂志,当前,书法界对汉简书及远古时代各种书体、书风的兴趣越来越浓厚;它们对中国当代书法艺术广泛而积极的影响已是有目共睹,这一文化上的回归现象促使我们必须站在历史的角度去总代表地思考、审视。美国当代著名学者阿尔温?托夫勒说过:“第二次浪潮文化强调孤立地研究事物,第三次浪潮文化则注意研究事物的结构、关系和整体。”伴随新的、巨大的变革时期而来的是社会意识的日益多元化和文化艺术的日益丰富多彩。在这种历史情景之中,又应如何看待中国书法新古典主义的出现?迷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而又困难复杂的问题。我们需要运用新的就座,新的审视高角度来探究。
当然,要充分提示汉简书法对当代书法的遍与意义之迷,就必须首先弄清诸汉简书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及意义。中国的字体从秦代到两汉是一个重要发展阶段,对中国的书法艺术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在汉简书法中我们可以窥见到中国书体演变的历史痕迹,由于实际应用的关系,汉简字体的演变剧烈,书体的风格多样,成为中国文字和书法史上的一大枢纽,并充分显示了“古隶”书法形象的真面目。汉代是书法艺术进入高度自觉创造和高度个性化的时代,文学书写笔划的符号化破坏了象形字的原始风貌,成了不象形的象形字,这是中国文字和中国书法艺术的一个根本性的历史转折,在书法史上跨出了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此后,作为一门艺术的书法便有了自身的艺术内容,即基本上不再受客观事物外在形象的束缚,而运用书法所特有的线条结构来对客观事物事物之美和书者主观的情绪作一种特殊的艺术概括。汉简书大都出自民间书家,其中不乏任情率意,天真罄露之作,给现代人开辟了新的审美天地。质朴浩瀚和源远流长的民间书法是一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虽然它曾经历了宋、元、明三代的低潮时期,但一经被人发现,就又以其顽强的生命力散发出无比的奇光异彩。简书墨迹是民间书法典范之一,它较之文人书法自然流畅,率直无华,而且在清新之中,充溢着生机和个性。从而引起了当代人的渴慕与追求。
然而汉简书之所以必将对当代书法产生深刻而巨大的影响,除了它本身在中国书法史上所具有的历史意义之外,主要原因还在于今人的社会意识和书家创作意识与汉简书的精神内涵所发生的契合,文化造就了文明之神灵,而这一神灵又在不断地创造出更高级的新的精神现象来构成人类新的文明世界和新的文化观念。一二十世纪人类各种意识形态迅速嬗变与深化的世纪,处在这个世纪中的当代中国人也不可避免地在社会意识、人格意识与审美意识方面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在过去的岁月里,尤其是“文革”十年中,一种大一统的单一,僵化的文化模式限制并禁锢了人拉的个性和思想。由这种变态的社会文化环境,走向改革开放时期的当代中国人,因为社会环境的急剧变化,引起了思想文化的活跃,人们的主体意识开始觉桓并产生了在精神上“穷则思变”的欲求,人们已厌烦于过去的那种口径单一的愚昧、僵化、封闭型的精神模式(环境,并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等诸方面的关系进行着多方位的思考。对过去一段恶劣环境下所产生的人性退化,人格平庸,素质低下的变异现象悲叹不已,从而欲求一种富有生机、真实、自由的多维化文化环境。建立、塑具有独立意识和创新精神的高层次人格,这是当代中国人的精神欲望。由旧时期向新时期的社会过渡是一个较长的蜕变过程,于是,对时代脉博最敏感的文化群体,开始寻找这种欲望的表现方式和相应于这种心理状态的意识对象——书法作品(文化产品),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那么去何处寻找呢?于是,当代文化群体中的艺术家们把视线投向了民族传统远古文化。作为远古文化载体之一的汉简书,对当代书法家创作意识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及其作为新的审美对象,而与当代中国人的社会意识所发生的契合,恰恰体现在汉简书的舒朗、奔放、快捷急就,率直外露,自然天趣,以拙生巧的艺术艺术内涵上。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若客观上没有汉简书自身所特有的诸多审美性质,或主观上没有当代中国人所特有的这一精神欲望,这种“契合”就决不会产生。
欲望在艺术的体现当然不是简单的人的本能的体现,而是一定文化意识的的升华的体现。在原始艺术中,我们看到表现出一种人们抗拒自然界压力的欲望,在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作品中体现着人文主义的乞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欲望。当代人的欲望表现在两种文化意识的途径上:一种是抛弃传统文根基,以浅薄的个体意识去搞一些别出心裁的所谓“创新”,一种是立足于传统文化的根基,由历史的长河从下而上的去寻找人类早期文化与当代人的文化意识的对应点,在此基础上进行思索和创新,以得到对传统与时代的新的拓展。可以说后者的探索与表现要比前者牢靠、准确、常常得多。这才是真正体现着历史与时代之需求与内涵的,真正的现代人的欲望。现代人的这一欲望所体现出的文化意识,实际上是一种自觉与不自觉地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再认识和对古代艺术精神的复兴与升华。作为一种文化思潮,它不是表面的借鉴,而是在今天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下的一种“涅 ”与再生。新的现代化的民族艺术观念,也只能在此基础上诞生。
从科学思维的角度来看,现代人对远古文化重新审视是由下向上逆向思维的程序,这是较科学的方法,在心理学上称之为创造性思维,用此种方法来探讨传统文化的精神,更容易把握其发展的规律并接近历史的趔,这是一个从繁杂、混沌走向纯朴、明晰的意识过程。历史的发展是以曲折,螺旋的形式向前发展的。在人类文化日渐走向繁荣成熟的今天,具有严密的科学头脑的现代人,更会发现人类社会发展中的许多缺憾。为了建立更为理想的社会及先进的文化艺术观念,人们就在这缺憾中并向人类文明的本源去寻找启示。
汉简书以其清新、率直、朴茂的神采,被现代人重新作为审美的对象,这有着极其浓厚的学术价值。除了作为一种认识对象与当代人的社会心理意识发生契合外,还更进一步的作用于当代人的审美意识。汉代人在书写中的恬淡、真实的心绪状态,从而显现出的随意、自然、绝无做作的天趣之美,满足着从僵化环境中走出来的当代中国人的精神需求。马斯洛在论述“需要层次”的理论中,把审美的要求列为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作为现代人更具这方面的迫切傺,一种强烈的精神是上的归真意识由此出现。确切地说,欲求精神真实、自由。美是真实、自由的象征,这一美学命题,一语道破了审美意识的本质,艺术是美的心灵的象征。我认为,在今后较长的时期内,这自然是创作意识与审美意识的主要动因。“返朴归直人”的美学价值在艺术创作和审美活动中还将发挥主导作用。汉简书所特有的艺术语言,表现为用笔大胆、率意、洒脱、毫无矫揉造作,修正之弊,放收天成,笔趣恬然以及在“积画成字”的结构中的平衡、对称、统一、变化、和谐、节奏、正欹、违和、虚实、主次,反正、长短、宽窄、方圆、高低、粗细、动静、等等,都是艺术美的基质。这一切都与现代人的审美心理结构中的求奇、求新、求异求佳特性相吻合。简书的章法布局参差错落,字与字之间意会神应,相顾并现,气通全篇,字虽然小,笔画却有宏荡气势,具有一种完整和谐的视觉效果。当然,汉代人或许并没有意识到这么多东西,但数千年之后的今人却的确感觉到了,这就是丰富了的主体精神在“回归”中结出的硕果。
汉简书法作为人类远古文化的一部分,给予当代书法家的启示是多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