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名家—陈衡恪

  • 发布时间: 2015/6/26 10:18:37
分享到:

陈衡恪 (一八七六·三·二·——一九二三·九·十七·),字师曾,曾名□庵、衡,号朽、朽者、朽道人。曾得安阳出土志石,故颜其室曰安阳石室;又得唐碑,亦取斋名曰唐石彩。另有室号曰槐堂、喆颂亭、在山亭、五石堂、染仓室、菊梅双影盫等。祖籍江西义宁。祖父宝箴公为湖南巡抚,父三立(散原)先生随之家长沙,故师曾亦诞於是,时农历二月初七日也。

少善诗文,得於家学。七岁已能作擘窠书。喜涉丹青,曾随老画家尹和白学画。年廿六,赴沪就读法国教会学校。翌年携弟寅恪束渡日本,入高等师范博物科攻读,所学博涉医学、物理、地质、生物,课余作画勤而不苟,一九○九年毕业。前後居日八载。三十五岁归国任教於江苏南通师范学校,是时已与吴昌硕有书画金石交,授课之余,即作书治印不辍。绘画於山水学沈石田、道济、髡残、蓝瑛,不使—笔入『四王』,生辣爽健,鈎多而皴少;花卉师陈白阳、徐渭、李复堂及缶翁,挺拔俊逸;偶作人物,有罗聘遗意。一九二二年任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教员,不久北上京华,应教育部之聘为编审,主图书事。乃移家北京,赁屋西城,勤苦自处,庭中有老槐,连荣文颐,辟—室命曰槐堂,亦以自号,读书研艺其中,时集诸文友相与切磋,若姚华、萧谦中、王云、余绍宋、金拱北、鲁迅、林宰平、齐白石等,皆是时交好。一九—六年师曾先生有《作昼遗林宰平》诗,其序有云:『作画时,宰平为予牵纸,骤然落笔,大为惊愕,既成乃知为石也,座客旁观,亦颇称快。』共聚交流,其乐何极!曾作《京华风俗图》,论者许为民国初年北京社会生活真实而有趣之写照。是时先後兼任女子高等师范及北京女子师范学校教员,越年兼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手工图画专修科国画教员。—九—九年改任北京美术学校及美术专门学校国画教授,广栽桃李。一九二二年应日本画家荒木十亩、渡边晨亩之约,与金拱北赴日本举行书展,且携齐白石画作推介於彼邦,齐画之顿增声价自此始。画学著作有《中国文人画之研究》、《清代山水画派别之研究》、《清代花卉之派别》等行世。而诗则有《槐堂诗钞》。 其治印初由黄易、奚冈、赵之谦等人手,後转喜缶翁印风而师之,得吴氏钝刀入石之妙,出奇造意,不因避甜熟而陷犷野,神理自媚,往往於拙中见巧。姚华论其印云:『师曾印学导源於吴缶翁,泛滥於汉铜,旁求於鼎彝,纵横於砖瓦匋文,盖近代印人之最博者。又不张门户,不自矜秘。』齐白石曰:『吾友师曾,篆刻之道师缶庐,惟朱文之拙能肖其神,自谓学缶庐稍得之,故以染仓铭其室。学无二心,知者於篆中可能见之矣。予独知师曾在戊午(一九一八)己未(一九一九)之间渐远缶庐。周大烈亦语予曰:观师曾画用印,戊午以前师缶庐作,以後之刀法篆势渐远缶庐,苍劲超雅,远胜汉之铸铁,亦非前代之削做。』李健述其用刀曰:『故人陈师曾,则执刀几於握拳,锋则向鼻,运斤成风,砉然响然,下刀如蚕食叶,行所无事,其味醇然。』沈禹钟《印人杂咏》有诗咏之:『名父文章一代宗,清芬踵武有遗风。才高不薄雕虫技,细处功夫与道通。』其学问深,取材博,发而运诸铁笔,故能高妙迈群也。

一九二三年夏自北京省继母俞夫人於金陵,母遽殁,不久师曾亦以痢疾卒,时农历八月初七日也,年仅四十八岁,深为艺坛所痛惜。越一年葬於杭州西湖牌坊山。其父散原先生有《长男衡恪状》,尝云:『衡恪迂拙守俭素,不解慕声利。往往徒步张盖,穿风雪趋吏舍治事。刻苦自励,谨身而矫俗,其诸弟皆莫及也。』吴缶翁於其艺亦颇致赞许:『师曾老弟,以极雄丽之笔,郁为古拙块垒之趣,诗与书画下笔纯如。』逝世後之翌年,友人姚华、门人张恬集其遗印成《染仓室印存》八卷。弟子王友石录其平时论印之说十七则,曰审字、定体、布局、印制、刻法、周秦印玺、汉印、泥封、碑碣、金文、陶文、砖瓦文、邓派、後浙派、前徽派等,凡四千余字为《槐堂摹印浅说》,齐白石为之序。遗著另有《陈师曾先生遗墨》、《陈师曾先生遗诗》、《不朽录》等。(一九八一年十月四日,马国权增补。)

相关文章: